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论文--其他论文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曹操生命意识产生的背景第12-18页
 第一节 生命意识概念解读第12-13页
  一、汉末"生命"问题凸显第12-13页
  二、本文生命意识概念界说第13页
 第二节 生命意识背景剖析第13-18页
  一、年代动乱,道德失范第13-14页
  二、家世模糊,蒙羞家丑第14-15页
  三、一声戎马,雄韬伟略第15-18页
第二章 曹操生命意识的具体内涵第18-44页
 第一节 体现以人为本第18-23页
  一、悲天悯人,关注民生第18-20页
  二、多元的人才观第20-22页
  三、体恤下属,不忘有功第22-23页
 第二节 徘徊于"唯心"与"唯物"之间第23-28页
  一、不信天命,不信乱神第23-25页
  二、慕仙而不信仙与积极进取第25-28页
 第三节 以先王之道为教第28-32页
  一、提倡薄葬,修学易俗第28-30页
  二、尊重名士第30-31页
  三、教育子女第31-32页
 第四节 不慕虚华尚实际第32-35页
  一、提倡节俭第32-33页
  二、不图虚名看实际第33-35页
 第五节 儒道法等思想的相互交织第35-44页
  一、儒家思想因素第36-37页
  二、法家思想因素第37-39页
  三、道家思想因素第39-40页
  四、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第40-42页
  五、交织着其他各家思想第42-44页
第三章 曹操生命意识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局限第44-50页
 第一节 曹操生命意识的现实意义第44-48页
  一、提倡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第44-45页
  二、多元的人才观的现实意义第45页
  三、崇尚节俭的现实意义第45-46页
  四、重视文治的现实意义第46页
  五、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第46-47页
  六、扬弃传统的现实意义第47页
  七、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现实意义第47-48页
 第二节 曹操生命意识的历史局限第48-50页
  一、以人为本思想贯彻不力第48页
  二、束缚于礼法观念第48页
  三、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不彻底性第48-50页
第四章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个人简历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
下一篇: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