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2.1 核心概念 | 第13-14页 |
1.2.2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3 既有研究及实践的回顾与评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践 | 第15-19页 |
1.3.2 国内相关理论及实践 | 第19-20页 |
1.4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写作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当前状况 | 第22-35页 |
2.1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 第22-23页 |
2.2 农村老人群体的生存现状 | 第23-25页 |
2.2.1 经济保障方面 | 第23-24页 |
2.2.2 身体健康方面 | 第24页 |
2.2.3 精神慰藉方面 | 第24-25页 |
2.3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内容 | 第25-28页 |
2.3.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2.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26-27页 |
2.3.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27页 |
2.3.4 其它养老保障制度或政策 | 第27-28页 |
2.4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特点 | 第28-30页 |
2.4.1 保障对象明确化 | 第28-29页 |
2.4.2 制度主体多样性 | 第29页 |
2.4.3 政府占主导地位 | 第29-30页 |
2.5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功能 | 第30-31页 |
2.5.1 收入托底功能 | 第30页 |
2.5.2 优化劳动力功能 | 第30-31页 |
2.5.3 维稳功能 | 第31页 |
2.6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原则 | 第31-33页 |
2.6.1 坚持普适性原则 | 第31-32页 |
2.6.2 坚持公正性原则 | 第32页 |
2.6.3 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2.7 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作用 | 第33-35页 |
2.7.1 推动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 第33页 |
2.7.2 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33-34页 |
2.7.3 构建和谐的城乡一体化 | 第34-35页 |
第三章 X市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5-44页 |
3.1 X市基本概况 | 第35页 |
3.2 X市人口老龄化情况 | 第35-36页 |
3.3 X市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现行情况 | 第36-40页 |
3.4 X市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问题 | 第40-44页 |
3.4.1 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 第40页 |
3.4.2 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 第40-41页 |
3.4.3 发展水平落后城市 | 第41页 |
3.4.4 相关制度的落实效度低 | 第41-42页 |
3.4.5 制度相关的配套衔接性差 | 第42页 |
3.4.6 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 | 第42-44页 |
第四章 X市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4.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第44页 |
4.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保障资金欠缺充足性与稳定性 | 第45-46页 |
4.4 管理机制不够完备 | 第46-47页 |
4.5 缺乏相关专门的法律保障 | 第47-48页 |
4.6 居民对有关保障制度的理解不到位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健全和完善农村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对策 | 第49-55页 |
5.1 大力科学发展地方经济 | 第49-50页 |
5.2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 第50-51页 |
5.3 制定充足稳定的保障资金链条体系 | 第51-52页 |
5.4 完备相应的管理机制 | 第52-53页 |
5.5 提供相关专门的法律保障 | 第53-54页 |
5.6 增强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意识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