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小麦白粉病发生概况 | 第10-16页 |
1.1.1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 | 第10-11页 |
1.1.2 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1.1.3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 | 第11-12页 |
1.1.4 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病的因素 | 第12-14页 |
1.1.5 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3.1 试验所用器材 | 第17页 |
3.2 供试菌系的采集 | 第17-19页 |
3.3 易感试管苗的制备 | 第19-20页 |
3.4 离体培养基的制备 | 第20页 |
3.5 单孢堆的分离、纯化、菌株的保存 | 第20页 |
3.6 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3.7 AFLP操作程序 | 第21-25页 |
3.7.1 酶切与连接 | 第21-22页 |
3.7.2 预扩增 | 第22-23页 |
3.7.3 选择性扩增 | 第23-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43页 |
4.1 微量试剂盒提取法与CTAB法提取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对比结果 | 第26页 |
4.2 引物筛选结果 | 第26-28页 |
4.3 安徽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及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8-32页 |
4.3.1 安徽省小麦白粉病菌总群体和4个地理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28-29页 |
4.3.2 安徽省小麦白粉病菌4个地理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 | 第29-30页 |
4.3.3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4个地理群体的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4.3.4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4个地理群体的基因型分析 | 第31-32页 |
4.4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不同年份群体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32-37页 |
4.4.1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不同年份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32-33页 |
4.4.2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5个不同年份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与主成分分析(PCA) | 第33-35页 |
4.4.3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5个年份群体的的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4.4.4 安徽小麦白粉病菌5个不同年份的群体的基因型分析 | 第36-37页 |
4.5 安徽天目山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安徽其它地区的影响 | 第37-43页 |
4.5.1 安徽天目山地区及其他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37-38页 |
4.5.2 安徽天目山地区及其他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与主成分分析(PCA) | 第38-40页 |
4.5.3 安徽天目山地区及其他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4.5.4 安徽天目山地区及其他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基因型分析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