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意义和思路 | 第10-12页 |
一、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一) 绿色债券的理论概述 | 第12-14页 |
1、绿色债券的内涵 | 第12-13页 |
2、绿色债券的特征 | 第13页 |
3、绿色债券的作用 | 第13-14页 |
(二)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1、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内涵 | 第14-15页 |
2、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法理基础 | 第15-16页 |
(三) 加强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重要意义 | 第16-18页 |
二、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8-25页 |
(一)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二)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模式 | 第19-22页 |
(三)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法律及政策性文件 | 第22-25页 |
三、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4页 |
(一)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依据缺失 | 第25-27页 |
1、法律规范存在缺失 | 第25-26页 |
2、绿色债券发行程序缺失 | 第26-27页 |
3、绿色债券发行法律责任规范存在不足 | 第27页 |
(二) 监管主体存在的不足 | 第27-28页 |
1、监管主体多元化缺乏协调机制 | 第27-28页 |
2、绿色债券发行监管力度不强 | 第28页 |
(三)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内容存在不足 | 第28-31页 |
1、绿色债券的界定不明朗 | 第28-29页 |
2、绿色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存在不足 | 第29-31页 |
(1) 绿色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 | 第30页 |
(2) 绿色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内容不真实 | 第30-31页 |
(3) 绿色债券发行信息披露不及时 | 第31页 |
(四) 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方式存在不足 | 第31-34页 |
1、绿色债券发行自律监管缺失 | 第31-32页 |
2、缺乏第三方认证机构 | 第32-33页 |
3、绿色债券发行监管规范机制存在缺陷 | 第33-34页 |
四、国外绿色债券发行监管制度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40页 |
(一) 国外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实践 | 第34-38页 |
1、美国 | 第34-35页 |
2、日本 | 第35-36页 |
3、英国 | 第36-38页 |
(二) 国外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0页 |
1、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38页 |
2、明确的监管标准 | 第38-39页 |
3、统一的监管主体 | 第39-40页 |
五、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0-47页 |
(一) 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监管的法律规范 | 第40-42页 |
1、明确发展绿色债券的立法理念 | 第40页 |
2、改变传统的规范方式 | 第40-41页 |
3、修改《证券法》 | 第41页 |
4 、制定《绿色债券监管条例》 | 第41-42页 |
(二) 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程序 | 第42页 |
(三) 统一绿色债券发行监管主体 | 第42-43页 |
(四) 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监管内容 | 第43-45页 |
1、明确绿色债券的界限 | 第43-44页 |
2、加强绿色债券发行信息披露 | 第44-45页 |
(五) 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监管方式 | 第45-47页 |
1、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强发行监管认证 | 第45页 |
2、加强对绿色债券发行的监管力度 | 第45-46页 |
3、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的自律监管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