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16-19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3.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9-21页 |
3.2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 第21-24页 |
3.3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 | 第24-26页 |
3.4 QHSE理论 | 第26-27页 |
4 CF化工集团案例分析 | 第27-41页 |
4.1 CF化工集团概况简介 | 第27页 |
4.2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34页 |
4.2.1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控制环境 | 第28-30页 |
4.2.2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4.2.3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控制活动 | 第31-33页 |
4.2.4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沟通 | 第33-34页 |
4.2.5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内部监督 | 第34页 |
4.3 CF化工集团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4.3.1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意识淡漠 | 第34-35页 |
4.3.2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执行力监督力匮乏 | 第35页 |
4.3.3 员工及社区健康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4.3.4 产存运环节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 第36-37页 |
4.3.5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控制活动形同虚设 | 第37-38页 |
4.4 CF化工集团构建基于QHSE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 第38-41页 |
4.4.1 QHSE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概念对象化 | 第38-39页 |
4.4.2 QHSE能加强信息传递增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执行力监督力 | 第39页 |
4.4.3 戴明环法能够促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 第39-41页 |
5 CF化工集团以QHSE为基础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优化体系构建..33 | 第41-55页 |
5.1 基于QHSE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优化体系的目标 | 第41页 |
5.2 基于QHSE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优化体系的原则 | 第41-43页 |
5.2.1“软”文化与“硬”制度相结合 | 第41-42页 |
5.2.2 常规与突发应急措施相结合 | 第42页 |
5.2.3 内部与外部相结合 | 第42-43页 |
5.2.4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 第43页 |
5.3 基于QHSE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优化体系的主体 | 第43-46页 |
5.3.1 决策主体 | 第44-45页 |
5.3.2 执行主体 | 第45页 |
5.3.3 监管主体 | 第45-46页 |
5.4 基于QHSE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优化体系的内容 | 第46-55页 |
5.4.1 产品质量风险控制 | 第46-49页 |
5.4.2 员工及社区健康风险控制 | 第49-51页 |
5.4.3 产存运环节安全风险控制 | 第51-52页 |
5.4.4 环境风险控制 | 第52-55页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