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致密砂岩的定义 | 第10页 |
1.2.2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储层研究技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3-15页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18页 |
2.3 营城组地层特征 | 第18页 |
2.4 物源特征 | 第18-20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0-37页 |
3.1 沉积相标志 | 第20-26页 |
3.1.1 沉积构造 | 第20-21页 |
3.1.2 岩相及岩相组合 | 第21-26页 |
3.2 沉积相类型 | 第26-28页 |
3.3 单井及连井沉积相 | 第28-34页 |
3.4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34-37页 |
第4章 营城组储层特征 | 第37-52页 |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7-40页 |
4.1.1 结构特征 | 第37页 |
4.1.2 骨架颗粒特征 | 第37-38页 |
4.1.3 填隙物特征 | 第38-40页 |
4.2 储层常规物性特征 | 第40-43页 |
4.2.1 不同层位物性特征 | 第40-42页 |
4.2.2 不同粒度物性特征 | 第42-43页 |
4.3 储层孔隙类型 | 第43-45页 |
4.4 不同类型砂岩的微观特征 | 第45-52页 |
4.4.1 孔隙类型及特征 | 第45-46页 |
4.4.2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6-50页 |
4.4.3 覆压物性特征 | 第50-52页 |
第5章 成岩作用特征 | 第52-60页 |
5.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52-57页 |
5.1.1 压实作用 | 第52-53页 |
5.1.2 胶结作用 | 第53-56页 |
5.1.3 溶蚀作用 | 第56-57页 |
5.2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57-60页 |
5.2.1 成岩阶段划分依据 | 第57页 |
5.2.2 成岩阶段的划分 | 第57-58页 |
5.2.3 成岩序列 | 第58-60页 |
第6章 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 第60-71页 |
6.1 沉积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6.1.1 分选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60页 |
6.1.2 粒度-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第60-61页 |
6.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61-71页 |
6.2.1 埋深对储层的影响 | 第61-62页 |
6.2.2 烃类充注对储层的影响 | 第62-64页 |
6.2.3 钙质胶结物对储层的影响 | 第64-65页 |
6.2.4 压实+绿泥石胶结砂岩及浊沸石胶结溶蚀砂岩控储机理 | 第65-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