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的杭州住区风环境分析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住区风环境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2 国外住区风环境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住区风环境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城市住区通风特征与风环境评价标准 | 第20-31页 |
2.1 城市通风特征 | 第20-22页 |
2.2 住区风环境特征 | 第22-24页 |
2.3 住区通风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4 风环境评价准则 | 第25-31页 |
2.4.1 风舒适度评价标准 | 第26页 |
2.4.2 国外城市的风环境要求 | 第26-28页 |
2.4.3 国内风环境评价的规范要求 | 第28-29页 |
2.4.4 本文采用的风环境评价准则 | 第29-31页 |
3 CFD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及与方法 | 第31-3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3.1.1 湍流流动特征 | 第31-32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32页 |
3.1.3 CFD数值模拟的基本方程 | 第32-34页 |
3.1.4 CFD数值模拟软件 | 第34-35页 |
3.2 CFD数值模拟过程 | 第35-39页 |
3.2.1 建立几何模型 | 第35页 |
3.2.2 选择计算区域大小 | 第35-36页 |
3.2.3 划分网格 | 第36页 |
3.2.4 设置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2.5 求解设置 | 第37页 |
3.2.6 湍流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4 不同规划条件下城市住区风环境理论研究 | 第39-61页 |
4.1 典型住区模型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39-59页 |
4.1.1 迎风角度 | 第39-42页 |
4.1.2 建筑排列方式 | 第42-46页 |
4.1.3 建筑高度 | 第46-48页 |
4.1.4 建筑高度变化 | 第48-52页 |
4.1.5 横向间距 | 第52-54页 |
4.1.6 纵向间距 | 第54-58页 |
4.1.7 其他设计条件 | 第58-59页 |
4.2 住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 第59-61页 |
5 杭州市住区风环境实例分析 | 第61-73页 |
5.1 杭州市气候特征 | 第61-65页 |
5.1.1 夏季极端气温高 | 第61页 |
5.1.2 全年平均风速变化小 | 第61-62页 |
5.1.3 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 | 第62-63页 |
5.1.4 夏季与冬季盛行风向对称 | 第63-64页 |
5.1.5 冬季静风频率高 | 第64-65页 |
5.2 杭州市住区类型 | 第65-67页 |
5.3 不同住区规模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67-73页 |
5.3.1 小尺度住区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67-69页 |
5.3.2 中等尺度住区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69-70页 |
5.3.3 大尺度住区风环境模拟分析 | 第70-72页 |
5.3.4 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73-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4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
教育经历 | 第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硕士期间完成工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