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热防护服的概述 | 第10-18页 |
1.2.1 热防护服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2 热防护服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3 热防护服面料常用纤维 | 第12-13页 |
1.2.4 热防护服用织物以及多层织物系统 | 第13-16页 |
1.2.5 热防护服阻燃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1.2.6 热防护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玄武岩纤维概述 | 第18-23页 |
1.3.1 玄武岩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9-20页 |
1.3.2 玄武岩纤维的特性 | 第20-21页 |
1.3.3 玄武岩纤维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4 玄武岩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芳纶1313纤维的概述 | 第23-25页 |
1.4.1 芳纶1313纤维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结构 | 第23-24页 |
1.4.2 芳纶1313纤维的特性 | 第24页 |
1.4.3 芳纶1313纤维的应用 | 第24页 |
1.4.4 芳纶1313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热防护服外层织物上机织造 | 第28-36页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1 试验材料、试剂及检测设备 | 第28页 |
2.1.2 玄武岩与芳纶1313的规格指标 | 第28-29页 |
2.2 各织物组织的设计 | 第29-30页 |
2.2.1 经纬纱的选择 | 第29页 |
2.2.2 织物组织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 制造工艺 | 第30-36页 |
2.3.1 所用工具设备 | 第30页 |
2.3.2 工序过程 | 第30-31页 |
2.3.3 玄武岩长丝/芳纶织物的织造 | 第31-33页 |
2.3.4 工序注意问题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热防护服最外层织物的性能表征 | 第36-54页 |
3.1 试验所用织物规格指标 | 第36-38页 |
3.1.1 织物的平方米克重 | 第36-37页 |
3.1.2 织物的厚度 | 第37-38页 |
3.2 防火服最外层织物的坚牢度 | 第38-46页 |
3.2.1 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 | 第38-41页 |
3.2.2 织物的撕破强力 | 第41-46页 |
3.3 热防护服最外层织物的热稳定性 | 第46-48页 |
3.4 防火服最外层织物的阻燃性 | 第48-53页 |
3.4.1 织物的垂直燃烧试验 | 第48-50页 |
3.4.2 织物的氧指数燃烧试验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防水透湿层及隔热层的性能表征及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4.1 热防护服防水透湿层面料的防护性能与服用性能表征 | 第54-55页 |
4.1.1 透湿性 | 第54-55页 |
4.1.2. 热稳定性能 | 第55页 |
4.2 防火服防水透湿层面料的防护性能与服用性能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3 热防护服隔热层面料的防护性能与服用性能表征 | 第56-57页 |
4.3.1 阻燃性 | 第56页 |
4.3.2 热稳定性能 | 第56-57页 |
4.4 防火服隔热层面料的防护性能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热防护服多层组合织物的性能 | 第60-66页 |
5.1 试样选择 | 第60页 |
5.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5.3 多层组合织物测试 | 第61-62页 |
5.3.1 热防护性能TPP测试 | 第61页 |
5.3.2 多层组合织物透湿性能WVTR测试 | 第61-62页 |
5.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