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生态红线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1 生态红线及其划定 | 第13-16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概述 | 第20-32页 |
3.1 区位分析 | 第20-22页 |
3.2 区域生态资源禀赋分析 | 第22-25页 |
3.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 第25-29页 |
3.4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 第29-32页 |
第四章 白洋淀区域生态红线划定建议及后续问题分析 | 第32-44页 |
4.1 白洋淀区域生态红线划定建议 | 第32-41页 |
4.2 红线划定后可能产生的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 第44-52页 |
5.1 深圳市生态控制线划定 | 第44-46页 |
5.2 苏州生态红线管理策略 | 第46-47页 |
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 第47-48页 |
5.4 日本琵琶湖生态治理 | 第48-50页 |
5.5 借鉴与启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基于生态红线的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 第52-60页 |
6.1 保持生态本底,守住生态底线 | 第52-53页 |
6.2 完善生态功能区划 | 第53-56页 |
6.3 建立环境指标体系,限制污染企业入驻 | 第56-57页 |
6.4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 第57-58页 |
6.5 区域生态联动共建,落实生态补偿 | 第58-59页 |
6.6 创新规划环保管理机制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