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课题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1.3.1 苗族民居第13-14页
        1.3.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第14-15页
        1.3.3 商业空间第15-16页
        1.3.4 商业空间设计第16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2 论文框架第17-18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概述第19-42页
    2.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产生的文化背景第19-24页
        2.1.1 生活环境第19-21页
        2.1.2 历史背景第21-22页
        2.1.3 宗教信仰第22-24页
    2.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特征第24-26页
        2.2.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形式特征第24-25页
        2.2.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设计特征第25-26页
    2.3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材料分类第26-35页
        2.3.1 木材类装饰构件第26-32页
        2.3.2 竹材类装饰构件第32-33页
        2.3.3 石材类装饰构件第33页
        2.3.4 纺织类装饰构件第33-35页
    2.4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的色彩特征第35-36页
    2.5 苗族民居室内布局特征第36-40页
        2.5.1 苗族民居的室内平面布局形式第36-38页
        2.5.2 苗族民居室内空间的布局特点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第42-60页
    3.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价值第42-43页
    3.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核心理念第43-44页
    3.3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原则第44-48页
        3.3.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统一原则第44-45页
        3.3.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专有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第45-47页
        3.3.3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与具体人性化要求相协调原则第47-48页
    3.4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设计手法第48-52页
        3.4.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民族元素提炼法第48-50页
        3.4.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符号表现法第50-51页
        3.4.3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特征突出法第51-52页
    3.5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第52-59页
        3.5.1 在空间形式中的运用第52-53页
        3.5.2 在色彩设计中的运用第53-55页
        3.5.3 在材料选择中的运用第55-57页
        3.5.4 在家具陈设中的运用第57-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商业空间中的创新设计第60-81页
    4.1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第60-66页
        4.1.1 湘西部落餐厅设计实例分析第60-63页
        4.1.2 金中和美酒店设计实例分析第63-66页
    4.2 苗族民居装饰构件在设计中的发展趋势第66-72页
        4.2.1 民居装饰色彩的流行化第66-68页
        4.2.2 材料运用的生态化第68-69页
        4.2.3 设计手法的现代化第69-70页
        4.2.4 地域性设计的人文化第70-71页
        4.2.5 民族文化传承方式的多元化第71-72页
    4.3 苗族主题餐厅设计——湖南省浏阳市旧木材厂室内改造第72-79页
        4.3.1 项目概况第72-74页
        4.3.2 项目设计构思与定位第74-77页
        4.3.3 项目介绍第77-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沉默到反抗—《猫眼》的格雷马斯理论解读
下一篇:琼的多面人生—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神谕女士》的精神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