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 | 第10-20页 |
1.2.1 化学电源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界面反应的特征与SEI膜的形成 | 第12-15页 |
1.2.4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15-20页 |
1.2.5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 | 第20页 |
1.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合成 | 第20-21页 |
1.3.1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 | 第20-21页 |
1.3.2 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材料 | 第21页 |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氧化铁与碳酸锰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27页 |
2.2.4 电池组装和测试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2.3.1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2.3.2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测试结果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锡掺杂的氧化铁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3.2.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34页 |
3.2.4 电池组装与测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3.1 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3.3.2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