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钢管结构论文

圆钢管构件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滞回特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定轴力下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第13-16页
        1.2.2 变轴力下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第16-18页
        1.2.3 断裂预测方法的研究第18-19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第19-22页
2 数值分析方法的验证及参数分析方案第22-38页
    2.1 有限元的建立第22-29页
        2.1.1 屈服准则第22-23页
        2.1.2 强化准则第23-24页
        2.1.3 断裂预测第24页
        2.1.4 初始缺陷及残余应力第24-27页
        2.1.5 有限元模型介绍第27-29页
    2.2 数值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验证第29-33页
        2.2.1 薄壁圆钢管压弯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第29-30页
        2.2.2 圆钢管轴心受力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第30-31页
        2.2.3 圆钢管构件偏心拉压滞回性能试验第31-33页
    2.3 参数分析方案第33-35页
        2.3.1 变轴力参数的确定第33-35页
        2.3.2 构件几何参数的确定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3 轴力与侧移同频同步变化时圆钢管构件的滞回性能第38-66页
    3.1 加载制度第38-40页
        3.1.1 水平加载制度的确定第38-39页
        3.1.2 竖向加载制度的确定第39-40页
    3.2 算例设计第40-41页
    3.3 变轴力对压弯构件滞回性能影响的参数分析结果第41-59页
        3.3.1 滞回曲线第41-43页
        3.3.2 构件破坏的判定第43-49页
        3.3.3 骨架曲线及承载力分析第49-52页
        3.3.4 延性分析第52-54页
        3.3.5 耗能性能第54-57页
        3.3.6 刚度退化第57-59页
    3.4 径厚比与长细比的参数分析第59-65页
        3.4.1 径厚比的影响第59-62页
        3.4.2 长细比的影响第62-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轴力与侧移存在频率或相位差时圆钢管构件的滞回性能第66-86页
    4.1 加载制度及算例设计第66-68页
    4.2 相位差对构件滞回性能影响的参数分析第68-74页
        4.2.1 滞回曲线分析第68-69页
        4.2.2 骨架曲线及承载力分析第69-71页
        4.2.3 延性分析第71-72页
        4.2.4 耗能性能第72-74页
        4.2.5 刚度退化第74页
    4.3 频率比对构件滞回性能影响的参数分析第74-84页
        4.3.1 滞回曲线分析第74-77页
        4.3.2 骨架曲线及承载力分析第77-79页
        4.3.3 延性分析第79-81页
        4.3.4 耗能性能第81-83页
        4.3.5 刚度退化第83-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构件破坏模式的分类第86-102页
    5.1 破坏模式的定义第86-88页
    5.2 破坏模式的具体介绍第88-100页
        5.2.1 整体失稳破坏型第88-91页
        5.2.2 塑性局部屈曲型第91-97页
        5.2.3 循环塑性破坏型第97-100页
    5.3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6 轴力与侧移同频同步变化时圆钢管构件的滞回骨架曲线第102-110页
    6.1 参数k、n关于μ_0的公式拟合第102-103页
    6.2 参数k、n关于D/t的公式拟合第103-104页
    6.3 参数k、n关于ξ的公式拟合第104-108页
    6.4 参数k、n关于λ的公式拟合第108-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0-112页
    7.1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7.2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作者简历第116-12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微小RNA的p53网络的动力学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小泛素化修饰特异性蛋白酶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