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桉树促生菌的16S rDNA分析及接种造林试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植物促生菌第11-13页
   ·植物促生菌国内外研究水平及现状第13-17页
     ·生物固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3-14页
     ·解磷菌及解钾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4-17页
   ·16S rDNA技术与细菌的分类鉴定方法第17-19页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发展历程第17-18页
     ·传统细菌分类方法第18-19页
     ·16S rDNA技术第19页
   ·桉树与促生菌研究概况第19-21页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21-22页
第二章 供试菌株的16S rDNA分子分类学鉴定第22-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所需仪器设备及药品第22页
     ·供试菌株第22页
     ·培养基第22-23页
     ·菌种的活化第23页
     ·菌种的培养第23页
     ·菌株总DNA的提取第23-24页
     ·菌株的16S rDNA-PCR扩增(引物)第24-25页
     ·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测定第25页
     ·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菌株的16S rDNA扩增结果第25-26页
     ·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第26页
     ·菌株的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第26页
     ·菌株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第26-29页
   ·结论与讨论第29-30页
第三章 不同菌株对同一桉树无性系林木生长的影响第30-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试验地概况第30页
     ·试验材料第30页
     ·试验方法第30-31页
     ·数据分析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不同菌株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幼林)生长的影响第31-37页
     ·固氮菌、解钾菌接种促生效果的差异第37-40页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不同菌株组合对同一桉树无性系林木生长的影响第42-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试验地概况第42页
     ·试验材料第42-43页
     ·试验方法第43页
     ·数据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4页
     ·不同促生菌组合对广林9号无性系林木生长的影响第43-47页
     ·不同固氮菌组合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生长效应的试验第47-51页
     ·单一菌株与组合菌株接种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生长效应的差异第51-53页
       ·蔬菜研究基地单一菌株与组合菌株接种试验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生长效应的差异第51-52页
       ·林科院单一菌株与组合菌株接种试验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生长效应的差异第52-53页
     ·采自桉树林地与采自非桉树林地的促生菌对广林9号无性系苗木促生效应的差异第53-54页
   ·结论与讨论第54-56页
第五章 同一菌株组合对不同桉树无性系林木生长的影响第56-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试验地概况第56页
     ·供试材料第56页
     ·试验方法第56-57页
     ·数据分析第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4页
     ·接种固氮菌对苗期无性系广林9号与29苗高及地径的影响第57-58页
     ·接种固氮菌对造林后无性系广林9号和无性系3229树高及地径的影响第58-60页
     ·无性系广林9号及无性系3229接种效应的比较第60-63页
     ·接种固氮菌对无性系3229及广林9号抗逆性的影响第63-64页
   ·结论与讨论第64-6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展望第66-70页
   ·主要结论第66-68页
   ·问题与不足第68页
   ·进一步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宁市环城森林生态圈构建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广西大青山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