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多铁性铁电铁磁材料 | 第15-18页 |
1.2.1 Bi基化合物铁酸铋 | 第15-16页 |
1.2.2 其他多铁材料 | 第16-18页 |
1.3 多铁性铁酸铋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1.3.1 离子掺杂铁酸铋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2 铁酸铋-磁性铁氧体复合双层膜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4 尖晶石材料铁酸锰钴 | 第2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2 实验 | 第28-35页 |
2.1 实验原料及主要设备 | 第28页 |
2.2 实验工艺 | 第28-30页 |
2.2.1 基板的前期处理 | 第29页 |
2.2.2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2.3 薄膜的成膜与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薄膜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0-35页 |
2.3.1 薄膜的物相结构表征分析 | 第30-31页 |
2.3.2 薄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 第31-32页 |
2.3.3 薄膜的化学成分表征 | 第32页 |
2.3.4 薄膜的漏电流测试 | 第32页 |
2.3.5 薄膜的介电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2.3.6 薄膜的铁电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3.7 薄膜的铁磁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3 Bi_(1-x)Er_xFeO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6-47页 |
3.3.1 Bi_(1-x)Er_xFeO_3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3.3.2 Bi_(1-x)Er_xFeO_3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37-39页 |
3.3.3 Bi_(1-x)Er_xFeO_3薄膜的XPS分析 | 第39-40页 |
3.3.4 Bi_(1-x)Er_xFeO_3薄膜的漏电流分析 | 第40-44页 |
3.3.5 Bi_(1-x)Er_xFeO_3薄膜介电性能的分析 | 第44-45页 |
3.3.6 Bi_(1-x)Er_xFeO_3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3.7 Bi_(1-x)Er_xFeO_3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样品制备 | 第48页 |
4.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8-57页 |
4.3.1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48-51页 |
4.3.2 Bi_(_(0.9)0)Er_(_(0.1)0)Fe_(1-z) Co_zO_3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4.3.3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XPS分析 | 第52-54页 |
4.3.4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漏电流分析 | 第54页 |
4.3.5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介电性能的分析 | 第54-55页 |
4.3.6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4.3.7 Bi_(_(0.9)0)Er_(_(0.1)0)Fe_(1-z)Co_zO_3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58页 |
5.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8-69页 |
5.3.1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58-61页 |
5.3.2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5.3.3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XPS分析 | 第63-65页 |
5.3.4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漏电流分析 | 第65-66页 |
5.3.5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66-68页 |
5.3.7 Bi_(1-x)Er_xFe_(0.96)Co_(0.02)Mn_(0.02)O_3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Bi_(0.9)Er_(0.1)Fe_(1-y-z)Mn_yCo_zO_3-Co_(1-α)Mn_αFe_2O_4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0-92页 |
6.1 引言 | 第70页 |
6.2 样品制备 | 第70-71页 |
6.3 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1-76页 |
6.3.1 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71-74页 |
6.3.2 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74页 |
6.3.3 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XPS分析 | 第74-75页 |
6.3.4 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6.4 Bi_(0.9)Er_(0.1)Fe_(0.98)Co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76-80页 |
6.4.1 Bi_(0.9)Er_(0.1)Fe_(0.98)Co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76-77页 |
6.4.2 Bi_(0.9)Er_(0.1)Fe_(0.98)Co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介电性能的分析 | 第77-78页 |
6.4.3 Bi_(0.9)Er_(0.1)Fe_(0.98)Co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6.4.4 Bi_(0.9)Er_(0.1)Fe_(0.98)Co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6.5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80-90页 |
6.5.1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结构分析 | 第80-82页 |
6.5.2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界面及漏电流分析 | 第82-83页 |
6.5.3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83-84页 |
6.5.4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XPS分析 | 第84-86页 |
6.5.5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介电性能的分析 | 第86-87页 |
6.5.6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87-89页 |
6.5.7 Bi_(0.9)Er_(0.1)Fe_(0.96)Co_(0.02)Mn_(0.02)O_3-Co_(1-α)Mn_αFe_2O_4薄膜的铁磁性能分析 | 第89-9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7.1 结论 | 第92-93页 |
7.2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