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1.1 溶气气浮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1.1.1 溶气气浮技术原理 | 第9页 |
1.1.2 溶气气浮技术的种类 | 第9-10页 |
1.1.3 溶气气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第10-11页 |
1.2 溶气气浮过程 | 第11-15页 |
1.2.1 前处理过程 | 第12-13页 |
1.2.2 溶气释气过程 | 第13-14页 |
1.2.3 气泡与絮体的聚集形成过程 | 第14-15页 |
1.2.4 气泡-絮体聚集体的分离过程 | 第15页 |
1.3 微气泡尺寸测量方法 | 第15-17页 |
1.4 气含率测量方法 | 第17-19页 |
1.5 课题意义、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课题意义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3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1-27页 |
2.3.1 基于采样-图像法的微气泡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 第21-23页 |
2.3.2 微气泡图像识别算法 | 第23-24页 |
2.3.3 基于超声-电导探针法的气含率测量装置及方法 | 第24-26页 |
2.3.4 压差法和排水体积法 | 第26-27页 |
2.3.5 中试级溶气气浮池内气含率测量实验 | 第27页 |
2.4 测量参数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2.4.1 微气泡尺寸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2.4.2 气含率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5页 |
3.1 微气泡尺寸测量 | 第30-36页 |
3.1.1 微气泡尺寸测量装置设计 | 第30-31页 |
3.1.2 采样条件对气泡尺寸的影响 | 第31-33页 |
3.1.3 溶气压力对微气泡尺寸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微气泡尺寸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5 阳离子聚合物浓度对微气泡尺寸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6 小结 | 第36页 |
3.2 气含率测量 | 第36-45页 |
3.2.1 基于超声-电导探针法的新型气含率测量装置设计 | 第36-37页 |
3.2.2 采样条件对测量方法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4 超声条件对气泡聚并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5 气泡尺寸对测量方法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6 非等速采样对测量方法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7 小结 | 第42-43页 |
3.2.8 进水量对分离区气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43页 |
3.2.9 回流比对分离区气含率分布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10 小结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7页 |
5 展望 | 第47-48页 |
5.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47页 |
5.2 需要加强完善的工作 | 第47-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8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