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盆地岩溶泉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指示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2.2 环境因子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2.3 浮游生物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岩溶泉口的水环境因子特征 | 第29-37页 |
3.1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3.2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武鸣盆地岩溶泉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 第37-48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4.2 浮游植物相似性分析 | 第44页 |
4.3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及水质评价 | 第44-46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武鸣盆地岩溶泉内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 第48-58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5.2 浮游动物相似性分析 | 第55页 |
5.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水质评价 | 第55-57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8-74页 |
6.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8-65页 |
6.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5-66页 |
6.3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 | 第66-71页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71-7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74-77页 |
7.1 结论 | 第74-76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76页 |
7.3 创新点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附录 | 第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