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竞争法视角下知识产权正当性反思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2-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创新之处第13-15页
2 竞争法视角下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基础第15-20页
    2.1 财产权劳动理论第15-16页
        2.1.1 财产权劳动理论的内容第15页
        2.1.2 财产权劳动理论中竞争法的具体体现第15-16页
    2.2 知识产权人格理论第16-18页
        2.2.1 人格理论的概述与解读第16-17页
        2.2.2 人格理论中竞争法的具体体现第17-18页
    2.3 激励理论第18-20页
        2.3.1 激励理论的概述第18页
        2.3.2 激励理论中竞争法的具体体现第18-20页
3 竞争法视角下知识产权正当性问题分析第20-30页
    3.1 知识产权与人权的矛盾第20-23页
        3.1.1 药品专利与人的生命健康权的矛盾分析第20-22页
        3.1.2 传统知识与人权的矛盾分析第22-23页
    3.2 知识垄断的形成与自由竞争的矛盾第23-28页
        3.2.1 微软公司与“番茄家园案例”第23-26页
        3.2.2 自由竞争对技术标准的控制表现第26-27页
        3.2.3 知识垄断与自由竞争的矛盾在竞争法中的具体体现第27-28页
    3.3 知识产权与发展权的矛盾第28-30页
4 结论与建议第30-36页
    4.1 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基础在竞争法中的适用第30-31页
    4.2 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第31-33页
        4.2.1 扩大完善调整对象的主体范围第31-32页
        4.2.2 细化完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第32页
        4.2.3 完善执法制度、提高执法能力、确保执法统一第32-33页
    4.3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第33-36页
        4.3.1 明确调整对象的主体范围及概念第33-34页
        4.3.2 制定限制调整对象的行为规范第34页
        4.3.3 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监管力度第34-36页
5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商标间接侵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互联网短文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