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农业科技成果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2.1.1 科技成果 | 第16页 |
2.1.2 农业科技成果 | 第16-18页 |
2.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第18-20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2.2.1 农业科技性质的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农业科技创新理论 | 第21-23页 |
2.2.3 农业科技扩散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第25-30页 |
3.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第25-26页 |
3.2 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 第26-27页 |
3.3 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3.1 高校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少 | 第28页 |
3.3.2 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低 | 第28-29页 |
3.3.3 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 | 第30-36页 |
4.1 高校方面的因素 | 第30-32页 |
4.1.1 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 第30页 |
4.1.2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 | 第30-31页 |
4.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沟通渠道不畅 | 第31页 |
4.1.4 农业科技成果市场针对性不强 | 第31-32页 |
4.2 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原因 | 第32-33页 |
4.2.1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低 | 第32页 |
4.2.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4.3 其他方面的因素 | 第33-36页 |
4.3.1 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特殊性制约 | 第33页 |
4.3.2 农户、企业对科技需求动力不足 | 第33-34页 |
4.3.3 科技与农户、企业之间缺乏中介机制 | 第34-36页 |
第5章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 第36-39页 |
5.1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做法 | 第36-37页 |
5.2 结论和启示 | 第37-39页 |
第6章 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 | 第39-45页 |
6.1 强化高校自身主体地位 | 第39-40页 |
6.1.1 加强科研的市场意识 | 第39页 |
6.1.2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6.1.3 拓宽科研的融资渠道 | 第40页 |
6.2 改善农业科技体制和推广体制 | 第40-42页 |
6.2.1 加强农业科技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分工协作 | 第40-41页 |
6.2.2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与科技成果评价系统 | 第41页 |
6.2.3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改革与创新 | 第41-42页 |
6.3 改善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 | 第42-45页 |
6.3.1 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撑体系 | 第42-43页 |
6.3.2 加快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 第43页 |
6.3.3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5-4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