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2.1 风险管理 | 第15-16页 |
2.1.1 风险 | 第15页 |
2.1.2 风险管理 | 第15-16页 |
2.2 风险识别的定义与方法 | 第16-18页 |
2.2.1 风险识别的定义 | 第16页 |
2.2.2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16-18页 |
2.3 风险评价的定义与方法 | 第18-19页 |
2.3.1 风险评价的定义 | 第18页 |
2.3.2 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18-19页 |
2.4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 第19-22页 |
2.4.1 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含义 | 第19-20页 |
2.4.2 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方法 | 第20-22页 |
2.4.2.1 风险回避 | 第20页 |
2.4.2.2 风险转移 | 第20页 |
2.4.2.3 风险自留 | 第20-21页 |
2.4.2.4 风险减轻 | 第21-22页 |
第3章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码头工程的风险识别 | 第22-30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22-24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22-23页 |
3.1.2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码头工程项目概况 | 第23-24页 |
3.2 项目前期阶段风险 | 第24-26页 |
3.2.1 政治风险 | 第24-25页 |
3.2.2 自然风险 | 第25页 |
3.2.3 社会风险 | 第25-26页 |
3.3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 | 第26-30页 |
3.3.1 经济风险 | 第26-27页 |
3.3.2 技术风险 | 第27-30页 |
3.3.2.1 技术规范标准风险 | 第27-28页 |
3.3.2.2 材料供应及物流风险 | 第28页 |
3.3.2.3 工程安全风险 | 第28页 |
3.3.2.4 工程质量风险 | 第28-29页 |
3.3.2.5 项目工期风险 | 第29-30页 |
第4章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码头工程的风险评价 | 第30-43页 |
4.1 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0-31页 |
4.1.1 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第30页 |
4.1.2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0-31页 |
4.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37页 |
4.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第31-32页 |
4.2.2 项目风险分析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4.2.3 项目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构建及各元素权重值 | 第33-37页 |
4.2.3.1 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的简介 | 第33页 |
4.2.3.2 构建项目风险评价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 | 第33-37页 |
4.2.3.3 项目风险评价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层次排序 | 第37页 |
4.3 风险评价模型 | 第37-42页 |
4.3.1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和评价等级划分 | 第37-39页 |
4.3.1.1 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第38页 |
4.3.1.2 工程项目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 | 第38页 |
4.3.1.3 工程项目风险系数 | 第38-39页 |
4.3.1.1 工程项目风险等级划分 | 第39页 |
4.3.2 项目风险评价综合加权平均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4.3.2.1 专家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打分 | 第39-40页 |
4.3.2.2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分析 | 第40-42页 |
4.4 风险评价结果说明 | 第42-43页 |
第5章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码头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 第43-50页 |
5.1 项目工期风险控制措施 | 第43-47页 |
5.1.1 项目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5.1.2 项目工期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 | 第44-47页 |
5.1.2.1 投标阶段量化工期风险 | 第44页 |
5.1.2.2 选择正确的项目组织模式 | 第44-45页 |
5.1.2.3 组织好项目设计工作 | 第45页 |
5.1.2.4 把控调整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 第45-46页 |
5.1.2.5 协调与业主、咨询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5.2 当地法律风险控制措施 | 第47-50页 |
5.2.1 建立有效的海外项目法律风险预防体系 | 第47-48页 |
5.2.2 积极应对和处理海外法律风险 | 第48-49页 |
5.2.3 及时补救并最大化降低损失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