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7页 |
2.1.1 导游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地方导游的概念 | 第15页 |
2.1.3 角色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4 身份认同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2.1 有关导游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2.2 有关身份认同的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6-36页 |
3.1 案例地简介 | 第26-2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3.4 调研工作与资料收集 | 第31-36页 |
3.4.1 调研工作 | 第32-33页 |
3.4.2 资料收集情况 | 第33-36页 |
第4章 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的表征 | 第36-54页 |
4.1 阳朔地方导游作为职业的身份表征 | 第37-42页 |
4.2 阳朔地方导游作为文化掮客的身份表征 | 第42-49页 |
4.3 阳朔地方导游作为地方一部分的身份表征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4页 |
第5章 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54-66页 |
5.1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 其他方面影响 | 第55-64页 |
5.2.1 经济因素 | 第55-58页 |
5.2.2 自然因素 | 第58-60页 |
5.2.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第60-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的建构 | 第66-76页 |
6.1 职业性建构:实然与应然 | 第66-69页 |
6.2 功能性建构:掮客与鉴客 | 第69-72页 |
6.3 地方性建构:我者与他者 | 第72-74页 |
6.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7章 阳朔地方导游的身份认同对阳朔旅游业的影响 | 第76-84页 |
7.1 历时态视角下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对阳朔旅游业的影响 | 第76-79页 |
7.1.1 阳朔地方导游的萌芽时期 | 第76-77页 |
7.1.2 阳朔地方导游的成长时期 | 第77-78页 |
7.1.3 阳朔地方导游的成熟时期 | 第78-79页 |
7.2 共时态视角下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对阳朔旅游业的影响 | 第79-84页 |
7.2.1 丰富阳朔旅游资源内容 | 第79-81页 |
7.2.2 迎合阳朔旅游发展需要 | 第81-84页 |
第8章 结论 | 第84-88页 |
8.1 结论 | 第84-85页 |
8.2 创新之处 | 第85页 |
8.3 研究不足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94-96页 |
附录2 阳朔地方导游身份认同问卷调查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