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群众心理论文

我国白领阶层精神需求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绪论第15-20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精神需求理论第20-33页
    1.1 相关概念及内涵第20-25页
        1.1.1 精神需求第20-23页
        1.1.2 白领第23-25页
    1.2 精神需求基本理论概述第25-31页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需求的思想第25-29页
        1.2.2 西方学者关于精神需求的探讨第29-30页
        1.2.3 我国学者关于精神需求的研究第30-31页
    1.3 白领阶层精神需求研究的意义第31-33页
        1.3.1 理论意义第31页
        1.3.2 实践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我国白领阶层精神需求的基本状况第33-46页
    2.1 我国不同时期白领阶层的精神需求扫描第33-36页
        2.1.1 改革开放初期第33-34页
        2.1.2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第34-35页
        2.1.3 新世纪以来第35-36页
    2.2 当前我国不同地域白领阶层的精神需求第36-40页
        2.2.1 东部沿海地区第36-37页
        2.2.2 中部内陆地区第37-39页
        2.2.3 西部偏远地区第39-40页
        2.2.4 港澳台地区第40页
    2.3 对当前太原市白领阶层的精神需求第40-46页
        2.3.1 实地调查的样本特征第41页
        2.3.2 太原市白领社交需求现状第41-42页
        2.3.3 太原市白领情感需求现状第42-43页
        2.3.4 太原市白领文化娱乐需求现状第43-44页
        2.3.5 太原市白领教育需求现状第44页
        2.3.6 太原市白领自我实现需求现状第44-46页
第三章 我国白领阶层精神需求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46-54页
    3.1 我国白领阶层精神需求中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3.1.1 心理方面感到空虚压抑第46页
        3.1.2 情感方面常觉孤独无依第46-47页
        3.1.3 文化娱乐方面难以充分满足第47-48页
        3.1.4 继续教育需求供给有限第48页
        3.1.5 事业方面自感迷茫无助第48-49页
    3.2 我国白领阶层精神需求问题的成因第49-52页
        3.2.1 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第49页
        3.2.2 经济上的利己致竞争加剧第49-50页
        3.2.3 精神产品的匮乏和文化消费的昂贵第50-51页
        3.2.4 继续教育发展滞后且保守第51页
        3.2.5 混乱的价值导向和各项机制的不健全第51-52页
    3.3 太原市白领阶层精神需求问题的特殊性第52-54页
        3.3.1 心理上的空虚感较为严重第52页
        3.3.2 精神产品选择上的从众心理相对突出第52页
        3.3.3 个人情感的选择上偏于传统保守第52-53页
        3.3.4 事业上相比个人追求更看重稳定第53-54页
第四章 改善与提升白领阶层精神需求的几个主要建议和对策第54-63页
    4.1 发挥国家与社会的宏观作用第54-57页
        4.1.1 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产品第54-55页
        4.1.2 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第55页
        4.1.3 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第55-56页
        4.1.4 加强法律和道德的建设及约束第56-57页
    4.2 发挥单位和社区的纽带作用第57-59页
        4.2.1 调整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第57页
        4.2.2 完善工会和社区组织及各项基础设施第57-58页
        4.2.3 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第58页
        4.2.4 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和社区活动第58-59页
    4.3 调整自身发挥自身作用第59-63页
        4.3.1 科学正确的处理工作生活关系第59-60页
        4.3.2 积极阳光的面对情感诉求第60页
        4.3.3 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第60-61页
        4.3.4 主动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第61页
        4.3.5 将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联系起来第61-63页
结论和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1第67-68页
附录2第68-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研究
下一篇:进化非决定论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