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连续波腔衰荡光谱的痕量气体检测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概述 | 第21-24页 |
·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4-2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第二章 直接吸收光谱技术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页 |
·Lambert-Beer定律 | 第34-36页 |
·光谱线型 | 第36-39页 |
·Doppler展宽 | 第37页 |
·碰撞展宽 | 第37-39页 |
·Voigt线型 | 第39页 |
·定量分析 | 第39-40页 |
·信号探测及噪声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腔衰荡光谱技术的一般原理 | 第44-64页 |
·引言 | 第44页 |
·腔衰荡光谱的测量原理 | 第44-47页 |
·光学谐振腔理论 | 第47-56页 |
·光学腔的响应特性 | 第47-54页 |
·高斯光束 | 第54-55页 |
·腔的共振模式 | 第55-56页 |
·空间模式匹配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四章 CW-CRDS实验系统设计及优化 | 第64-88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装置 | 第64-66页 |
·DFB激光器 | 第66-67页 |
·高精细度腔 | 第67-72页 |
·腔的设计 | 第67-68页 |
·腔内高斯光束参量计算 | 第68-70页 |
·激光高斯光束的测量 | 第70-71页 |
·激光到光学腔的模式匹配 | 第71-72页 |
·AOM的特性 | 第72-75页 |
·AOM的工作原理 | 第72-73页 |
·AOM的响应测试 | 第73-75页 |
·阈值电路 | 第75-78页 |
·555定时器 | 第75-76页 |
·阈值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 第76-78页 |
·不同实验条件下衰荡时间的测量 | 第78-85页 |
·不同数据拟合点数的测量 | 第78-79页 |
·不同共振模式下的测量 | 第79-81页 |
·不同阈值设置下的测量 | 第81-82页 |
·不同探测器的测量 | 第82-83页 |
·激光波长扫描时的测量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探测器非均匀响应引起的空间效应研究 | 第88-106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空间效应的观察 | 第89-96页 |
·探测器的响应分析 | 第96-100页 |
·探测效率的研究 | 第96-98页 |
·时间响应的研究 | 第98-100页 |
·空间效应的理论模型 | 第100-101页 |
·空间效应对气体吸收测量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第六章 CW-CRDS技术用于气体检测的实验研究 | 第106-122页 |
·引言 | 第106页 |
·乙炔气体吸收线的测量 | 第106-110页 |
·空腔长期测量 | 第106-108页 |
·气体吸收谱线测量 | 第108-110页 |
·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 | 第110-117页 |
·实验装置 | 第111-112页 |
·二氧化碳吸收线的测量 | 第112页 |
·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 | 第112-114页 |
·信号处理及优化 |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第七章 基于反射光控制的腔衰荡光谱测量 | 第122-146页 |
·引言 | 第122页 |
·阈值电路特性对衰荡事件测量的影响 | 第122-126页 |
·腔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 第126-134页 |
·理论分析 | 第126-129页 |
·实验测量 | 第129-134页 |
·基于反射光控制的CW-CRDS技术 | 第134-142页 |
·基本思想 | 第134-136页 |
·实验装置 | 第136-137页 |
·时序控制 | 第137-138页 |
·数据采集优化 | 第138-1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46-150页 |
成果目录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个人简况 | 第153-154页 |
承诺书 | 第154-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