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水下非接触能量发展与现状 | 第11页 |
·非接触能量发展与现状 | 第11-15页 |
·非接触能量技术主要类别 | 第11-12页 |
·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非接触能量传输的关键技术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原理 | 第18-21页 |
·引言 | 第18页 |
·非接触能量传输原理简介 | 第18-20页 |
·非接触能量传输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第3章 逆变电路和整流电路 | 第21-31页 |
·基本逆变原理 | 第21页 |
·整流电路 | 第21-23页 |
·前端整流电路 | 第21-22页 |
·后端整流电路 | 第22-23页 |
·拓扑分析选择 | 第23-26页 |
·软开关技术 | 第26-27页 |
·补偿电路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驱动电路 | 第31-37页 |
·器件选型 | 第31-33页 |
·驱动实现 | 第33-34页 |
·驱动改进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耦合器设计 | 第37-46页 |
·概述 | 第37页 |
·磁芯材料选型 | 第37-39页 |
·耦合器磁路设计与选型 | 第39-40页 |
·耦合器电参数计算 | 第40-42页 |
·耦合器仿真 | 第42-44页 |
·耦合器绕制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控制系统 | 第46-56页 |
·控制系统概述 | 第46页 |
·STM32 系统 | 第46-51页 |
·高级定时器 | 第47-48页 |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 第48-49页 |
·AD(模拟数字转换器) | 第49-50页 |
·DMA(直接寄存器存取) | 第50页 |
·JTAG 调试接口 | 第50-51页 |
·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7章 稳定性设计 | 第56-60页 |
·硬件稳定性设计 | 第56-59页 |
·电路隔离 | 第56-57页 |
·RCD 缓冲电路 | 第57-58页 |
·EMC(电磁兼容)处理 | 第58-59页 |
·散热系统 | 第59页 |
·软件稳定性处理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8章 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 第60-64页 |
·系统平台、测试环境和方法 | 第60页 |
·电压对输出功率和效率影响 | 第60-61页 |
·气隙对输出功率和效率影响 | 第61-62页 |
·频率对输出功率和效率影响 | 第62-63页 |
·非接触能量传输特性功能演示 | 第63-64页 |
第9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5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A: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