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9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一)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一、流域水资源管理 | 第22-25页 |
(一)流域水资源 | 第22-23页 |
(二)水权交易 | 第23-25页 |
二、流域生态补偿 | 第25-31页 |
(一)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 | 第25-28页 |
(二)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第3章 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 | 第31-42页 |
一、湖北省水质状况 | 第31-35页 |
(一)主要河流水质状况 | 第31-32页 |
(二)湖泊水质状况 | 第32-35页 |
二、湖北省废水国控重点污染源分析 | 第35-38页 |
(一)全省国控重点污染源分布 | 第35-36页 |
(二)全省废水国控重点污染源概况 | 第36-38页 |
三、基于排污权的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的提出与内涵界定 | 第38-39页 |
四、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构建 | 第39-42页 |
(一)模型构建思路 | 第39-41页 |
(二)指标选取 | 第41-42页 |
第4章 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测算 | 第42-51页 |
一、样本选取及分析 | 第42-43页 |
二、模型选择及结果 | 第43-47页 |
(一)模型形式的选择 | 第43-44页 |
(二)参数估计方法的选择 | 第44-46页 |
(三)回归结果 | 第46-47页 |
三、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 第47-51页 |
(一)理论排污量测算 | 第47-48页 |
(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 第48-49页 |
(三)测算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第5章 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量化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一、政策层面 | 第51-52页 |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 | 第51-52页 |
(二)强化政府在补偿机制实施上的管理作用 | 第52页 |
二、经济层面 | 第52-54页 |
(一)拓宽生态补偿金筹措来源 | 第52-53页 |
(二)建立复合式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 第53-54页 |
三、技术层面 | 第54-55页 |
(一)完善流域水质监测技术 | 第54页 |
(二)大力引进专项技术人才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