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农村金融理论评述 | 第8-10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8-9页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9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9页 |
·局部知识论 | 第9-10页 |
·农村金融理论的简要评述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农村金融效率的现状 | 第13-19页 |
·农村金融效率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效率的定义 | 第13页 |
·金融效率的概念 | 第13页 |
·金融效率的层次 | 第13-14页 |
·本文金融效率的界定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页 |
·农村金融发展5现状 | 第17-19页 |
第3章: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比较 | 第19-35页 |
·数据包络方法(DEA)与CCR、BCC | 第19-23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CCR 模型 | 第20-22页 |
·BCC 模型 | 第22-23页 |
·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24-25页 |
·DEA 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规模报酬不变(CRS)的配置效率 | 第26-27页 |
·规模报酬变化(VRS)下的配置效率 | 第27-29页 |
·规模效率(SE) | 第29-31页 |
·规模报酬(RS) | 第31-33页 |
·实证结果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中国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 第35-44页 |
·Tobit 模型介绍及指标的选取 | 第35-36页 |
·Tobit 模型介绍 | 第35页 |
·指标选取 | 第35-36页 |
·农村发展水平方面 | 第36-39页 |
·农村发展水平指标选取 | 第36页 |
·农村发展水平数据来源说明 | 第36页 |
·农村发展水平的Tobit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方面 | 第39-42页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选取 | 第41页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Tobit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Tobit 模型实证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提高农村区域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44-48页 |
·提高东部地区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44-45页 |
·提高东部地区金融规模 | 第44页 |
·提高东部地区农民文化程度 | 第44页 |
·提高东部地区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 第44-45页 |
·提高中部地区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45-46页 |
·加强金融产业的制度建设,提高金融业的管理水平 | 第45页 |
·提高中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 | 第45页 |
·提高中部地区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 第45-46页 |
·提高西部地区金融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加强金融制度建设,提高金融业管理水平 | 第46页 |
·提高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 | 第46页 |
·提高西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 | 第46-47页 |
·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 | 第47页 |
·加强西部农村金融诚信教育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8-50页 |
·工作总结 | 第48页 |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63页 |
一、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二、文章中用到的原始数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