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论文研究背景第8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10页
   ·论文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第10-11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论文研究路线第11-12页
   ·论文主要工作量及成果认识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第14-20页
   ·区域位置第14-16页
     ·地理位置第14-15页
     ·构造位置第15-16页
   ·构造细节校正第16-17页
   ·勘探简况第17页
   ·地层第17-20页
     ·地层划分第17-19页
     ·地层展布第19-20页
第3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20-29页
   ·概况第20页
   ·沉积相特征第20-24页
     ·沉积相研究思路第20页
     ·沉积相划分第20-24页
   ·沉积相模式第24-25页
   ·有利滩相发育特征第25-29页
第4章 储层特征第29-45页
   ·储集岩第29-31页
     ·残余鲕粒云岩第29页
     ·细-中晶残余鲕粒云岩第29页
     ·残余鲕粒灰质云岩第29-30页
     ·溶孔鲕粒灰岩第30-31页
   ·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特征第31-37页
     ·孔隙类型及发育特征第32-33页
     ·喉道类型及特征第33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33-37页
     ·洞、缝发育特征第37-40页
     ·洞穴发育特征第37页
     ·裂缝发育特征第37-38页
     ·缝、洞搭配特征第38-40页
   ·物性第40-44页
     ·岩心分析法第40-41页
     ·测井解释法第41-44页
   ·储层类型第44-45页
第5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第45-51页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第45-48页
     ·沉积相控制了储层大的分布格局第45页
     ·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储层品质第45-47页
     ·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缝有效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第47-48页
   ·储层分布特征第48-51页
     ·储层纵向展布特征第48-49页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速度重锤震源机械系统设计与试验验证
下一篇:基于细观组构特征的泥化夹层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