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 ·生物炭概述 | 第16-17页 |
| ·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 第19-21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22-23页 |
| ·微生物平板培养法 | 第23页 |
| ·Biolog鉴定系统 | 第23-24页 |
| ·PLFA图谱分析 | 第24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其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模拟培养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29-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供试土壤与生物炭 | 第29页 |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30页 |
| ·土壤DNA的提取 | 第30页 |
| ·MiSeq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MiSeq宏基因组测序实验流程 | 第31页 |
| ·原始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 第31-32页 |
| ·分析项目 | 第32-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60页 |
| ·模拟培养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4-44页 |
| ·模拟培养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物种丰度的分析 | 第44-47页 |
| ·模拟培养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第47-56页 |
| ·物种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 ·冗余分析(RDA) | 第57-58页 |
| ·群落功能基因预测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3页 |
| 第三章 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63-8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 ·供试土壤与生物炭 | 第63页 |
| ·试验设计 | 第63-64页 |
| ·试验方法 | 第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8页 |
| ·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玉米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64-72页 |
| ·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玉米农田土壤物种丰度的分析 | 第72-74页 |
| ·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第74-78页 |
| ·小结 | 第78-81页 |
| 第四章 盆栽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 | 第81-100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8页 |
| ·试验设计 | 第82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82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82-84页 |
| ·测定方法 | 第84-88页 |
| ·数据分析 | 第8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8-98页 |
|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88-90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 ·土壤细菌16S rDNA的DGGE图谱分析 | 第91-94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94-96页 |
| ·微生物数量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96-97页 |
| ·冗余分析(RDA) | 第97-98页 |
| ·小结 | 第98-100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00-105页 |
|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 附录 | 第114-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