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述论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24页 |
一、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7-20页 |
(一)乌托邦思想的启蒙——希望哲学 | 第17-19页 |
(二)乌托邦思想的角度——集体意识 | 第19页 |
(三)乌托邦思想的演变——冲动观 | 第19-20页 |
二、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发展 | 第20-24页 |
(一)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 第20-22页 |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主体内容 | 第24-34页 |
一、詹姆逊乌托邦的含义及功能 | 第24-26页 |
(一)詹姆逊乌托邦概念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詹姆逊乌托邦的重要功能 | 第25-26页 |
二、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内涵 | 第26-28页 |
(一)乌托邦与实际存在 | 第26-27页 |
(二)后现代二律背反 | 第27-28页 |
三、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总体性观点 | 第28-30页 |
(一)总体性的含义 | 第28-29页 |
(二)整体化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四、詹姆逊乌托邦思想中的共产主义 | 第30-34页 |
(一)马克思理论对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影响 | 第30-32页 |
(二)詹姆逊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认识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历史评价 | 第34-43页 |
一、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 第34-37页 |
(一)没有脱离唯心主义 | 第34-35页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性的缺失 | 第35-36页 |
(三)批判政治制度的不彻底性 | 第36-37页 |
二、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37-40页 |
(一)发展了古典乌托邦理论 | 第37-38页 |
(二)弥补了时间维度的断裂 | 第38-39页 |
(三)深化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 第39-40页 |
三、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40-43页 |
(一)反思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 第41页 |
(二)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