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50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高强度铝合金 | 第20-27页 |
·国外高强度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国内高强度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高强铝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 | 第23-25页 |
·7075铝合金的特性 | 第25-27页 |
·铝合金板带制备工艺 | 第27-31页 |
·热轧工艺 | 第27-28页 |
·双辊铸轧工艺 | 第28-31页 |
·铝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的研究概况 | 第31-40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本构关系模型 | 第33-34页 |
·变形软化机制 | 第34-39页 |
·热加工图 | 第39-40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 第50-60页 |
·技术路线 | 第50-51页 |
·实验材料的选取及原材料 | 第51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 第51-52页 |
·合金熔炼、浇注和挤压工艺 | 第52-54页 |
·常规熔炼、浇注工艺 | 第52页 |
·双辊铸轧工艺 | 第52-53页 |
·轧制工艺 | 第53-54页 |
·显微组织观察 | 第54-55页 |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 | 第55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5-57页 |
·室温拉伸实验 | 第55页 |
·显微硬度测试 | 第55-56页 |
·高温拉伸实验 | 第56页 |
·高温压缩实验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三章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的组织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 第60-70页 |
·引言 | 第60页 |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条带的制备及其外观形貌 | 第60-63页 |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条带的微观组织 | 第63-64页 |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条带微观组织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64-68页 |
·熔池结晶的特点 | 第64-65页 |
·双辊铸轧凝固组织的结晶热力学分析 | 第65-67页 |
·双辊铸轧凝固变形过程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条带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70-98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铸轧7075铝合金的流变行为 | 第71-76页 |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71-72页 |
·本构关系方程的建立 | 第72-76页 |
·铸轧7075铝合金热加工图的构建 | 第76-87页 |
·热加工图理论 | 第77-80页 |
·热加工图的构建及分析 | 第80-82页 |
·热加工工艺对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 | 第82-87页 |
·温轧工艺对铝合金条带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91页 |
·温轧工艺参数 | 第87-88页 |
·温轧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 第88-90页 |
·温轧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温轧工艺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91页 |
·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发生临界条件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第五章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冷轧薄带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98-120页 |
·引言 | 第98-99页 |
·双辊铸轧7075铝合金冷轧薄板的流变特征 | 第99-107页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99-100页 |
·高温拉伸性能 | 第100-102页 |
·组织结构演变 | 第102-107页 |
·本构关系方程的建立及优化 | 第107-116页 |
·Sellars-Tegart本构模型 | 第107-110页 |
·本构模型的优化 | 第110-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第六章 第二相粒子对7075铝合金冷轧薄板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120-134页 |
·引言 | 第120-121页 |
·第二相粒子的分布 | 第121-124页 |
·第二相粒子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 | 第124-127页 |
·变形前组织 | 第124-126页 |
·变形后组织 | 第126-127页 |
·第二相粒子对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127-131页 |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127-128页 |
·断裂延伸率 | 第128-130页 |
·宏观织构演变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4-136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6页 |
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奖励 | 第138-140页 |
附件 | 第140-1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