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概念 | 第13页 |
|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 ·肌肉活动的评价方法 | 第17-21页 |
| ·主观报告法 | 第17页 |
| ·生化评价法 | 第17-18页 |
| ·反应时间 | 第18页 |
| ·最大肌肉力量评价法 | 第18页 |
| ·表面肌电技术 | 第18-19页 |
| ·实时无线血氧监测系统 | 第19-21页 |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 ·实验法 | 第21-27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7-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9-40页 |
| ·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29-31页 |
| ·肱三头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29-30页 |
| ·肱三头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0页 |
| ·肱三头肌肌氧指标肌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 ·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三角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 ·三角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2页 |
| ·肱桡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32-34页 |
| ·肱桡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 ·肱桡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 ·斜方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 ·斜方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 ·斜方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5页 |
| ·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35-37页 |
| ·肱二头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 ·肱二头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 ·桡侧腕屈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 ·桡侧腕屈肌MPF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 ·桡侧腕屈肌AEMG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38页 |
| ·心算任务正确率 | 第38-40页 |
| 5 讨论与分析 | 第40-43页 |
| ·心理负荷对腕部负重上肢肌肉运动中表面肌电信号指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心理负荷对腕部负重上肢肌肉静态运动中MPF指标的影响 | 第40页 |
| ·心理负荷对腕部负重上肢肌肉静态运动中AEMG指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体力负荷水平上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指标的比较 | 第41页 |
| ·不同肌肉表面肌电信号指标的比较 | 第41页 |
| ·心理负荷对腕部负重上肢肌肉运动中肌氧信号指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6 实验结论 | 第43页 |
| 7 实验创新与不足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