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离子液体双水相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双水相系统 | 第11页 |
·离子液体系统 | 第11-12页 |
·离子液体双水相系统 | 第12页 |
·牛血清白蛋白、金属离子及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 第12-13页 |
·牛血清白蛋白的性质和作用 | 第12-13页 |
·金属离子的性质和作用 | 第13页 |
·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 第13页 |
·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中牛血清白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光谱法 | 第14-15页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15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15页 |
·其它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3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双水相中铁(Ⅲ)对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NFLX 对 BSA 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24页 |
·Fe(Ⅲ)与 NFLX 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24-26页 |
·在 Fe~(3+)存在和不存在下 NFLX 与 BSA 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和作用力的类型 | 第26页 |
·在 Fe~(3+)存在与不存在下 NFLX 对 BSA 构象的影响 | 第26-27页 |
·在 Fe~(3+)存在和不存在下能量转移和 NFLX 和 BSA 相互作用距离的计算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离子液体双水相中铜(Ⅱ)对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铜(Ⅱ)与 CPFX 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33页 |
·铜(Ⅱ)存在与不存在下对 CPFX 与 BSA 的结合作用影响 | 第33-35页 |
·铜(Ⅱ)的存在与不存在情况下 CPFX 对 BSA 构象的影响 | 第35-36页 |
·铜(Ⅱ)存在与不存在下能量转移和 CPFX 和 BSA 作用距离的计算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双水相中锌(Ⅱ)对左氧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分析应用 | 第41-52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离子液体用量,盐的用量,溶液酸度对体系测定的影响 | 第42-43页 |
·锌(Ⅱ)与 LVFX 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 | 第43-44页 |
·锌(Ⅱ)存在与不存在对 LVFX 与 BSA 的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44-46页 |
·锌(Ⅱ)存在与不存在对 LVFX 和 BSA 构象的影响 | 第46-47页 |
·锌(Ⅱ)存在与不存在对能量转移及 LVFX 和 BSA 作用距离的影响 | 第47-48页 |
·工作曲线 | 第48页 |
·共存离子干扰实验 | 第48-49页 |
·样品分析 | 第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3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