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选题目的 | 第8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田野调查法 | 第11页 |
2.对比分析法 | 第11页 |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2.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概况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统计与分布 | 第13-15页 |
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 | 第13-14页 |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 第15-17页 |
一、多样性 | 第15页 |
二、活态性 | 第15-16页 |
三、濒危性 | 第16-17页 |
四、国际性 | 第17页 |
第三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 第17-23页 |
一、国家法律制度和保护机制 | 第17-20页 |
二、新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政策和保护机制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实证研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实证调研 | 第23-24页 |
一、调研方案 | 第23页 |
二、调研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第23-24页 |
三、调研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措施 | 第24页 |
第二节 调研内容 | 第24-33页 |
一、哈密木卡姆 | 第25-28页 |
二、维吾尔族刺绣 | 第28-29页 |
三、斯布孜额 | 第29-30页 |
四、九碗三行子 | 第30-31页 |
五、吐鲁番地区的木卡姆和维吾尔族鼓吹乐 | 第31-32页 |
六、沙湾县文化馆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中现状与问题 | 第33-37页 |
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保护的现状 | 第33-34页 |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问题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研究结果与建议 | 第37-42页 |
第一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研究结果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研究建议 | 第38-42页 |
一、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加强普法教育 | 第39页 |
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法律监督工作 | 第39页 |
三、弱化政府机关的主导作用,完善传承人制度的建议 | 第39-40页 |
四、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特别法律保护工作建议 | 第40页 |
五、与相关法律进行衔接的建议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