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相关概念分析 | 第23-26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内涵与特征 | 第23-24页 |
·城市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24-25页 |
·耦合关系概述 | 第25-26页 |
§2.2 基础理论借鉴 | 第26-28页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26页 |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6-27页 |
·复杂系统理论 | 第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3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城市化的耦合机理 | 第28-29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30-40页 |
§3.1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概况 | 第30-31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系统概况 | 第30页 |
·城市化系统概述 | 第30-31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6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1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5页 |
·城市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6页 |
§3.3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数据的标准化 | 第36-37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7-38页 |
·综合得分计算 | 第38页 |
§3.4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变化规律分析 | 第38-40页 |
·分析原理 | 第38-39页 |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 第40-46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4.2 主要研究方法与模型 | 第41-46页 |
·耦合度模型 | 第41-42页 |
·典型相关分析法 | 第42页 |
·基于集对分析的协调度发展模型 | 第42-46页 |
第五章 武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关系研究 | 第46-69页 |
§5.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6-47页 |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47-48页 |
§5.2 武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综合评价 | 第48-52页 |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48-49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系统综合评价 | 第49-51页 |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变化规律分析 | 第51-52页 |
§5.3 武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分析 | 第52-61页 |
·耦合度模型评价 | 第52-54页 |
·典型相关分析 | 第54-57页 |
·基于集对分析的协调发展系数 | 第57-61页 |
§5.4 耦合关系研究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协调发展系数分析 | 第61-65页 |
·耦合关系综合分析 | 第65-67页 |
§5.5 武汉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