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19页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病因 | 第10页 |
·发病机制 | 第10-12页 |
·分型 | 第12页 |
·诊断 | 第12-14页 |
·治疗 | 第14-16页 |
2 祖国医学的认识与阐述 | 第16-19页 |
·认识 | 第16-17页 |
·治疗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3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诊断依据 | 第19页 |
·纳入标准 | 第19-20页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治疗方案 | 第20页 |
·病例分组 | 第20-21页 |
·随访方式及观察指标 | 第21页 |
·下腰痛JOA评分 | 第21页 |
·关于SF-36生活质量表 | 第21-23页 |
·数据整理 | 第23页 |
·计算权重及评分转换方法 | 第23-2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36页 |
·一般资料 | 第24-25页 |
·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和疗效比较 | 第25-27页 |
·两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比较 | 第27-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40页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量化评估 | 第36页 |
2 两种治疗方式对破裂型LDH的疗效分析及比较 | 第36-37页 |
3 两种治疗方式对破裂型LDH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分析 | 第37-38页 |
4 导师运用益气逐瘀利水方的经验及疗效 | 第38-39页 |
5 中医理论对LDH患者的心理、精神层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 第39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