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主要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区域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产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及效应分析 | 第16-17页 |
·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协同论 | 第17-18页 |
·成本学说 | 第18-19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9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21-26页 |
·国内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1-23页 |
·日本东京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1-22页 |
·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2页 |
·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2-23页 |
·启示 | 第23-26页 |
·打破行政体制壁垒,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 | 第23-24页 |
·积极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 第24页 |
·积极促成京津冀区域产业联动机制的构建 | 第24-25页 |
·创建适宜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创新体系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 第26-34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北京市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 第26页 |
·天津市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河北省产业布局及发展状况 | 第27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现状比较分析 | 第27-34页 |
·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第五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34-39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34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京津冀三地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产业互动难以形成 | 第34-36页 |
·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部流通不畅 | 第36页 |
·缺乏跨域协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 第36-37页 |
·京津冀地区缺乏权威性的跨区域利益协调体制机制 | 第37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创新力不足 | 第37-39页 |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分析 | 第39-45页 |
·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39-40页 |
·确立“互利共赢”发展思路 | 第39页 |
·确立“协同创新”发展思路 | 第39-40页 |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对策分析 | 第40-45页 |
·加快京津冀区域市场环境建设进程 | 第40-41页 |
·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构建京津冀产业链 | 第41页 |
·加快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协作 | 第41-42页 |
·加快完善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创新进程 | 第43-44页 |
·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内交通网络建设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