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层动润湿滞后对采收率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低渗透油层润湿性研究 | 第11-20页 |
| ·低渗透油层的特性及开发现状 | 第11-13页 |
| ·低渗透油层的特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低渗透油层开发现状 | 第12-13页 |
|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 第13-17页 |
| ·润湿性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 ·润湿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润湿滞后现象 | 第17-20页 |
| ·润湿滞后现象 | 第17-18页 |
| ·静润湿滞后现象 | 第18页 |
| ·动润湿滞后现象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不同润湿性岩心的配制 | 第20-25页 |
| ·实验材料、装置、方案及步骤 | 第20-22页 |
| ·实验材料和装置 | 第20页 |
| ·实验方案 | 第20-21页 |
| ·实验步骤 | 第21-22页 |
| ·润湿性的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 ·润湿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 ·润湿性变化曲线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人造岩心室内驱油实验研究 | 第25-30页 |
| ·实验材料、装置以及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装置 | 第25页 |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 ·驱油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 ·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 ·动润湿滞后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动润湿滞后对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天然岩心室内驱油实验研究 | 第30-35页 |
| ·实验材料、装置以及实验步骤 | 第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实验装置 | 第30页 |
| ·实验步骤 | 第30页 |
| ·驱油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 ·天然岩心驱油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 ·动润湿滞后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动润湿滞后对二元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动润湿滞后对人造和天然采收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的合理驱替速度 | 第35-45页 |
| ·毛管数的修正 | 第35-37页 |
| ·前人对毛管数理论的修正 | 第35-36页 |
| ·本文对毛管数的修正 | 第36-37页 |
| ·毛管孔道中考虑动润湿滞后的驱替速度 | 第37-41页 |
| ·互不连通的毛细管孔道,两相液流 | 第37-38页 |
| ·驱替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润湿滞后对毛管中渗流速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理论结合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水驱采收率与接触角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合理驱替速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录A 人造岩心实验曲线 | 第51-58页 |
| 附录B 天然岩心实验曲线 | 第58-6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6-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