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导论 | 第13-2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论文框架与内容 | 第21-23页 |
·本文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3-25页 |
·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23页 |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3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7页 |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第27-29页 |
·产业安全与经济安全 | 第29-31页 |
·关于经济安全 | 第29-30页 |
·关于产业安全 | 第30-31页 |
·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 | 第31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问题 | 第31-36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特征 | 第32-34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4-36页 |
3.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56页 |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38页 |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7-38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殊性与其产业安全的内涵 | 第38-39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殊性 | 第38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的内涵 | 第38-39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生产要素 | 第39-40页 |
·市场环境 | 第40页 |
·产业国际竞争力 | 第40-41页 |
·产业国际化 | 第41页 |
·政府政策 | 第41-42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标准 | 第42-43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51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国内环境评价 | 第43-47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47-49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 第49-51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的评价 | 第51-56页 |
·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的评价模型 | 第51-53页 |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度的估算与结果 | 第53-56页 |
4.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56-64页 |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 第56-57页 |
·日本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及政策经验介绍 | 第57-59页 |
·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 第57-58页 |
·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经验 | 第58-59页 |
·美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及政策经验介绍 | 第59-62页 |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 第59-60页 |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经验 | 第60-62页 |
·德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及政策经验介绍 | 第62-64页 |
·德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 第62页 |
·德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经验 | 第62-64页 |
5. 提高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 第64-71页 |
·宏观政策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 | 第65-67页 |
·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 第65页 |
·加快建立协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发展 | 第65-66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66-67页 |
·产业政策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 | 第67-69页 |
·调整太阳能光伏产业结构 | 第67-68页 |
·引导太阳能光伏产业有效整合 | 第68页 |
·发挥太阳能光伏市场作用 | 第68-69页 |
·企业竞争力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产业安全 | 第69-71页 |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 第69-70页 |
·以科学发展观管理人才 | 第70页 |
·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营能力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