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三、研究综述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理论与实践 | 第28-4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分析 | 第28-30页 |
一、生态补偿和 PES 的概念 | 第28-29页 |
二、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29-30页 |
三、农业生态环境和地方性知识的概念 | 第3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分析 | 第30-33页 |
一、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 | 第30-31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31-32页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32页 |
四、地方性知识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目前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一般框架 | 第33-36页 |
一、农业生态补偿补偿原则 | 第33-34页 |
二、农业生态补偿补偿主客体 | 第34页 |
三、农业生态补偿补偿标准与范围 | 第34页 |
四、农业生态补偿补偿资源与支付模式 | 第34-35页 |
五、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实践 | 第36-41页 |
一、国际上相关实践 | 第36-39页 |
二、国内相关实践 | 第39-4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来自红河沿岸村寨调查 | 第42-63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2-48页 |
一、自然环境 | 第42-43页 |
二、人口社会经济现状 | 第43-44页 |
三、区域内相关实践现状 | 第44-48页 |
第二节 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 第48-51页 |
一、基于统计数据的现状分析 | 第48-49页 |
二、基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现状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研究区域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与社区现状分析 | 第51-53页 |
一、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分析 | 第51-52页 |
二、当地社区现状分析——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制度 | 第52-53页 |
第四节 研究区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案例分析 | 第53-61页 |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3-54页 |
二、基于条件评估法的补偿标准核算 | 第54-58页 |
三、补偿资源分析 | 第58-59页 |
四、补偿方式与支付模式分析 | 第59-60页 |
五、补偿期限与范围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基于社区的补偿机制构建 | 第63-78页 |
第一节 构建基本思路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对补偿机制的影响 | 第64-67页 |
一、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影响 | 第64-66页 |
二、民族地区社会条件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三、民族地区文化条件对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影响 | 第67页 |
第三节 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分析 | 第67-72页 |
一、补偿层级 | 第68页 |
二、利益相关者 | 第68-69页 |
三、补偿范围与时限 | 第69-70页 |
四、补偿标准 | 第70-71页 |
五、补偿方式与支付模式 | 第71页 |
六、补偿资源来源 | 第71-72页 |
第四节 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体系 | 第72-74页 |
一、法律保障 | 第72页 |
二、组织管理保障 | 第72-73页 |
三、市场保障 | 第73页 |
四、项目评估保障 | 第73-74页 |
第五节 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 | 第74-75页 |
第六节 完善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75-76页 |
一、重视补偿层级的前期科学判断 | 第75页 |
二、重视以社区为基础的广泛参与机制探索 | 第75页 |
三、核算补偿标准应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 | 第75-76页 |
四、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 第76页 |
五、深化民族地区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研究 | 第76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8-8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78-80页 |
第二节 创新和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附录 A | 第92-96页 |
附录 B | 第96-99页 |
附录 C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