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斜桩基础的工作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轴向压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工作特性第13-14页
     ·水平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工作特性第14-16页
     ·倾斜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工作特性第16-18页
     ·水平与竖向荷载作用下斜群桩基础的工作特性第18-20页
     ·地震荷载作用下斜群桩基础的工作特性第20-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主要创新点第24-25页
第2章 轴向压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承载特性第25-46页
   ·现有轴向压荷载作用下单桩受力分析方法第25-26页
     ·现有桩基Q-S曲线第25页
     ·现有桩基荷载传递机理第25-26页
   ·倾斜单桩侧向土压力分布第26-30页
   ·砂中竖直桩与斜桩摩阻力理论模型第30-37页
     ·数值模拟精度分析第31-32页
     ·斜桩桩周摩阻力的推导第32-37页
   ·基于变形协调机理的斜桩轴向承载力及沉降计算方法第37-41页
     ·斜桩—土变形协调机理第37-38页
     ·斜桩桩周摩阻力第38-39页
     ·斜桩桩尖支承力第39页
     ·斜桩桩身弹性压缩量第39-40页
     ·斜桩轴向承载力推导第40-41页
     ·斜桩桩顶总沉降推导第4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1-45页
     ·基本资料第41-42页
     ·桩身倾角的影响第42-43页
     ·桩径的影响第43页
     ·桩长的影响第43-44页
     ·桩周极限摩阻力的影响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径向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工作机理第46-59页
   ·现有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受力分析方法第46-50页
     ·极限平衡法第46页
     ·弹性地基反力法第46页
     ·p-y曲线法第46-50页
   ·径向荷载作用下单斜桩p-Y曲线与单斜桩内力求解第50-56页
     ·径向荷载作用下单斜桩p-y曲线公式推导第51-55页
     ·基于p-y曲线法的单斜桩内力求解第55-56页
   ·基于p-Y曲线法的单斜桩内力分析第56-58页
     ·本文方法与m法计算结果对比第56-57页
     ·桩身倾角对单斜桩的内力影响分析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倾斜荷载作用下倾斜单桩的工作特性第59-68页
   ·倾斜荷载作用下桩基受力特性研究现状第59-61页
   ·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第61-62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61页
     ·桩土界面接触第61-62页
     ·有限元模型第62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2-66页
     ·斜桩桩身位移与荷载倾角变化关系第62-63页
     ·斜桩桩身内力与荷载倾角变化关系第63-64页
     ·斜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第64页
     ·桩身倾斜角度的影响第64-66页
   ·桩—土接触界面对斜桩受力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水平与竖向荷载作用下斜群桩基础的受力特性第68-91页
   ·水平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68-71页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分析方法第68-69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分析方法第69-71页
   ·群桩受力反应的数值模型第71-72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71页
     ·桩—土界面接触第71-72页
     ·有限元模型第72页
   ·水平荷载作用下斜群桩的受力特性第72-81页
     ·3D(D为桩径)桩距下竖直群桩的受力特性第73-74页
     ·3D桩距下不同倾角的群桩受力特性第74-78页
     ·桩距对斜群桩受力特性的影响第78-81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斜群桩的受力特性第81-88页
     ·3D桩距下斜群桩的受力特性第81-85页
     ·5D桩距下斜群桩的受力特性第85-88页
   ·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作用下斜群桩的荷载分担比第88-89页
     ·水平荷载下斜群桩的荷载分担比第88-89页
     ·竖向荷载下斜群桩的荷载分担比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斜桩室内模型静载试验研究第91-113页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第91-92页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第92-100页
     ·模型试验的目标与内容第92-93页
     ·模型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第93-94页
     ·斜桩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94-96页
     ·试验土体的选取第96-98页
     ·加载与数据量测第98-100页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0-112页
     ·斜桩轴向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100-104页
     ·斜桩径向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104-107页
     ·斜桩倾斜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107-109页
     ·斜群桩基础加载试验结果分析第109-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7章 地震荷载作用下斜群桩基础的动力响应第113-132页
   ·动力分析基本原理第113-115页
   ·几何模型第115页
   ·数值模型及计算参数第115-118页
     ·有限元模型第115-116页
     ·计算参数第116页
     ·边界模拟第116-117页
     ·桩—土接触面模拟第117页
     ·阻尼第117-118页
     ·地震荷载第118页
   ·带斜桩的群桩基础地震响应分析第118-131页
     ·初始地应力平衡第118-119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119页
     ·斜桩桩身水平加速度第119-122页
     ·斜桩桩身水平位移第122-123页
     ·斜桩桩身竖向位移第123-124页
     ·斜桩桩身轴力和弯矩第124-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6页
   ·主要结论第132-134页
   ·研究展望第134-136页
附录第136-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个人简历第152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2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2-153页
参与的工程项目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瑞雷波探测信号去噪与频散曲线提取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酸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