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主要内容 | 第17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9页 |
·循环经济理论综述 | 第19-2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钢铁产业与循环经济的结合 | 第20-21页 |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工业生态学基本内涵 | 第21页 |
·钢铁产业生态化模式 | 第21-22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耦合与共生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共生理论 | 第22-23页 |
·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耦合理论 | 第23-24页 |
·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工业代谢分析方法 | 第24页 |
·能值-物质流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 第25页 |
·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 第25页 |
·评价指标基准值和权重的确定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邯钢集团公司循环经济现状研究 | 第29-37页 |
·河北省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河北钢铁集团循环经济现状 | 第30-31页 |
·邯钢集团公司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31-36页 |
·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 | 第33-34页 |
·邯钢公司三炼钢厂 | 第34-35页 |
·邯钢公司中板厂 | 第35-36页 |
·其他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邯钢集团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合理性评判及分析 | 第37-48页 |
·邯钢集团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性评判 | 第37-43页 |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0页 |
·实际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40-42页 |
·邯钢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 第42-43页 |
·邯钢集团公司生态效率评判及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国内外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 第48-52页 |
·国外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 第48-50页 |
·德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第48-49页 |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第49页 |
·韩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第49-50页 |
·我国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 第50-51页 |
·首钢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第50页 |
·宝钢发展循环经济实践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邯钢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生产模式 | 第52-58页 |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 第52-53页 |
·总体思路 | 第52页 |
·发展目标 | 第52-53页 |
·邯钢集团公司循环生产模式构建 | 第53-57页 |
·宏观政策建议 | 第53页 |
·钢铁生产体系减量化 | 第53-54页 |
·输入端资源汲取创新 | 第54-55页 |
·输出端低碳综合利用 | 第55-56页 |
·产业链网状体系创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资料 | 第60-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