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表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PRRSV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13页 |
·PRRSV 病原学研究 | 第10-11页 |
·PRRS 流行现状研究 | 第11-12页 |
·PRRS 防治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中药抗 PRRSV 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中兽医学对 PRRS 防治的认识 | 第13-14页 |
·中药防治 PRRS 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第2章 河南省 PRRSV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16-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病料采集 | 第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引物设计 | 第16-17页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17页 |
·实验试剂配制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病料处理 | 第18页 |
·总 RNA 的提取 | 第18-19页 |
·RT-PCR | 第19-20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 第20-21页 |
·JM10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1页 |
·目的基因与 pMD-18T 的连接与转化 | 第21-22页 |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 | 第22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鉴定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ORF5 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23-24页 |
·重组 ORF5 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第24页 |
·ORF5 基因核酸序列分析 | 第24页 |
·ORF5 遗传进化分析 | 第24-25页 |
·ORF5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5页 |
·Nsp2 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25-26页 |
·Nsp2 基因分析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体外抗 PRRSV 中药单体的筛选 | 第28-43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细胞和病毒 | 第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器材 | 第29页 |
·仪器耗材的处理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3页 |
·细胞复苏 | 第29-30页 |
·细胞传代 | 第30页 |
·细胞攻毒与收毒 | 第30页 |
·病毒毒力的测定(TCID50) | 第30页 |
·中药单体安全浓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十味中药单体对病毒有无抗性的筛选 | 第31页 |
·有效中药单体体外抗病毒试验 | 第31-32页 |
·CPE 结果判定标准与方法 | 第32页 |
·MTT 法判断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41页 |
·病毒毒力结果(TCID50) | 第33-34页 |
·各个中药单体对细胞的安全浓度 | 第34-36页 |
·抗 PRRSV 的有效中药单体 | 第36页 |
·有效中药单体体外抗病毒的结果 | 第36-4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1-43页 |
·中药单体在 Marcl45 上的安全浓度 | 第41页 |
·中药抗病毒的活性作用 | 第41-43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A 不同中药单体体外抗 PRRSV 活性的浓度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