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抗滑桩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 第10-11页 |
| ·模型试验 | 第11-12页 |
| ·原型工程背景 | 第12-13页 |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离心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15-33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试验设备 | 第15-18页 |
| ·离心振动台 | 第15页 |
| ·模型箱 | 第15-17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7-18页 |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 ·相似关系推导 | 第19-23页 |
| ·土体相似关系 | 第19-20页 |
| ·抗滑桩相似关系 | 第20-22页 |
| ·锚索相似关系 | 第22-23页 |
| ·模型设计 | 第23-26页 |
| ·模型尺寸设计 | 第23页 |
| ·模型材料研制 | 第23-24页 |
| ·模型材料力学性能测定 | 第24-26页 |
| ·观测设计 | 第26-29页 |
| ·试验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 第29-30页 |
| ·加载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微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力学性能试验 | 第33-45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微粒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 ·微粒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试验设计 | 第34-41页 |
| ·试验条件 | 第34-3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 ·微粒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离心试验模型制作流程 | 第45-53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试验材料准备 | 第45-48页 |
| ·抗滑桩制备 | 第45-46页 |
| ·锚索制备 | 第46页 |
| ·边坡土料准备 | 第46页 |
| ·模型箱准备 | 第46-47页 |
| ·传感器准备 | 第47页 |
| ·其他准备工作 | 第47-48页 |
| ·制作步骤 | 第48-52页 |
| ·试验工具检查 | 第48页 |
| ·制模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MIDAS/GTS 原型边坡数值分析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MIDAS/GTS 软件简介 | 第53页 |
| ·模型建立 | 第53-55页 |
| ·数值分析几何参数 | 第53页 |
| ·数值分析材料参数 | 第53-54页 |
| ·边界条件 | 第54页 |
| ·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 ·滑坡稳定(SAM)分析 | 第55-57页 |
| ·无加固滑坡稳定分析 | 第55页 |
| ·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稳定分析 | 第55-57页 |
| ·滑坡时程分析 | 第57-61页 |
| ·输入地震动 | 第57页 |
| ·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时程分析 | 第57-59页 |
| ·不同地震强度条件下桩身受力情况分析 | 第59-60页 |
| ·滑床土体弹性模量对桩身受力情况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63-64页 |
| ·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