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框架及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技术效率的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效率与技术效率 | 第18-19页 |
·效率的含义 | 第18页 |
·技术效率的内涵 | 第18-19页 |
·乳品加工业中的技术效率 | 第19-20页 |
·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 | 第19-20页 |
·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 | 第20页 |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 | 第20-23页 |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的基本模型—C~2R模型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构建 | 第24-32页 |
·行业内部投入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装备设备投入水平因素 | 第24页 |
·人力资本投入因素 | 第24-25页 |
·行业内部产出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对外贸易产出因素 | 第25页 |
·科技创新产出因素 | 第25-26页 |
·外部环境对技术效率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产业聚集因素 | 第26页 |
·乳品消费环境因素 | 第26-27页 |
·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1页 |
·技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7页 |
·反映投入指标 | 第27-28页 |
·反映产出指标 | 第28-29页 |
·黑龙江乳品业技术效率测度的DEA模型—C~2R模型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测度 | 第32-44页 |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32-33页 |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 | 第32页 |
·输入输出指标的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黑龙江省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在全国的位次情况 | 第33-40页 |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 第34-36页 |
·技术效率目标改进分析 | 第36-39页 |
·区域规模效率分析 | 第39-40页 |
·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分析 | 第40-41页 |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 第40页 |
·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 | 第40-41页 |
·规模效率分析 | 第41页 |
·影响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外部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产业集聚水平与技术效率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乳品消费情况与技术效率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提高黑龙江乳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优化投入结构 | 第44-45页 |
·适度增加装备设备和检测仪器投入 | 第44页 |
·培养与引进技术人才 | 第44-45页 |
·创造更多的产出效益 | 第45-46页 |
·促进乳品加工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 第45页 |
·利用资源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 第45-46页 |
·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 第46页 |
·逐步提高规模效率 | 第46-48页 |
·严格控制行业规模 | 第46-47页 |
·适当优化企业规模 | 第47-48页 |
·构建良好的行业环境 | 第48-49页 |
·逐步引导消费需求 | 第48-49页 |
·进行合理的企业分布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