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其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订分析 | 第18-37页 |
·美国 LEED 修订分析 | 第18-26页 |
·LEED V2.2 与 LEED V3.0 对比分析 | 第18-22页 |
·LEED3.0 与 LEED4.0 对比分析 | 第22-26页 |
·BREEAM 修订分析 | 第26-34页 |
·BREEAM 2011 New Construction 与 BREEAM Offices 2008 对比分析 | 第26-34页 |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分析总结 | 第34-36页 |
·美国 LEED 修订分析总结 | 第34-35页 |
·英国 BREEAM 修订分析总结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 第37-56页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分析 | 第37-40页 |
·我国绿色标识评审现状 | 第37-39页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39-40页 |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思路 | 第40-41页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优化 | 第41-55页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第41-44页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44-46页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第46-48页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第48-50页 |
·室内环境质量 | 第50-51页 |
·运行管理 | 第51-53页 |
·优选项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56-70页 |
·主、客观权重计算方法 | 第56页 |
·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 | 第56-57页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法) | 第57-67页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法)简介 | 第57-58页 |
·SD 软件确定主观权重步骤 | 第58-61页 |
·二级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 | 第61-62页 |
·三级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 | 第62-67页 |
·简单关联函数法 | 第67-69页 |
·简单关联函数介绍 | 第68页 |
·简单关联函数法原理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建立 | 第70-86页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模型分析 | 第70页 |
·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介绍 | 第70-72页 |
·引言 | 第70页 |
·物元理论 | 第70-71页 |
·可拓集合 | 第71-72页 |
·关联函数 | 第72页 |
·基于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构建 | 第72-85页 |
·基于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思路 | 第72-73页 |
·基于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法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实施步骤 | 第7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86-100页 |
·项目概况 | 第86-87页 |
·判定待评建筑达标项数 | 第87页 |
·确定待评物元 | 第87-98页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第88-90页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第90-92页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第92-94页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第94页 |
·室内环境质量 | 第94-96页 |
·优选项 | 第96-98页 |
·计算待评物元权重 | 第98页 |
·计算关联度 | 第98-99页 |
·结果评定和分析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论文结论 | 第100-101页 |
·后续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A 绿色建筑(办公)设计阶段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 第105-11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