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南明(1644~1663年)论文

南明党争述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 选题意义第7页
 二、 研究现状第7-11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南明党争的背景第12-21页
 第一节 党争的由来第12-15页
  一、 从士大夫政治到阉党政治第12-14页
  二、 复社的政治影响第14-15页
 第二节 南明以前党争的特点第15-18页
  一、 阁臣与部臣争斗的实质是对皇帝剩余权力的争夺第15-17页
  二、 阁臣与部臣的斗争演变为后来的派系之争第17-18页
 第三节 党争对社会的影响第18-21页
  一、 对士风的影响第18-19页
  二、 满族的内侵第19-20页
  三、 剿扶失当——农民起义愈演愈烈第20-21页
第二章 南明的党争第21-47页
 第一节 弘光政权的党争第21-29页
  一、 福王、潞王继统之争第21-22页
  二、 阮大铖复出与内阁之争第22-24页
  三、 武将的政治化与内部争斗第24-27页
  四、 在党争中覆灭的弘光政权第27-29页
 第二节 隆武朝的党争第29-33页
  一、 隆武政权的建立和郑氏家族的兴起第29页
  二、 隆武帝和郑氏家族的斗争第29-31页
  三、 鲁监国与隆武政权的对立第31-33页
 第三节 永历党争第33-41页
  一、 吴党和楚党正名第33-36页
  二、 金声桓、李成栋反正后永历朝廷的矛盾第36-37页
  三、 永历政权排挤农民军第37-39页
  四、 大西农民军的瓦解第39-41页
 第四节 南明各时期党争的变化第41-47页
  一、 东林复社士大夫参政规模逐渐缩小第41-43页
  二、 武人政治的形成第43-47页
第三章 南明党争的特点和影响第47-55页
 第一节 南明党争的特点第47-52页
  一、 党争的新元素——海商第47-49页
  二、 皇帝直接参与党争第49-50页
  三、 反正后的农民军也加入权力争夺第50-52页
 第二节 南明党争的影响第52-55页
  一、 对政治的影响第52-53页
  二、 对军事的影响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附录第57-65页
 附录一第57-62页
 附录二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清山西士绅的动态考察
下一篇:朱元璋惩治腐败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