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造纸工业论文

纤维素改性制备造纸废水回用处理膜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符号说明第9-16页
1 前言第16-46页
   ·膜分离技术第16-31页
     ·膜分离技术概述第16-19页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膜分离技术的分类第17-18页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第18-19页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第19页
     ·膜材料第19-22页
       ·膜材料的分类第19-20页
       ·膜材料的改性研究第20-21页
       ·膜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1-22页
     ·主要膜分离过程及工业应用第22-23页
       ·微滤(MF)膜的特点及应用第22页
       ·超滤(UF)膜的特点及应用第22-23页
       ·纳滤(NF)膜的特点及应用第23页
       ·反渗透(RO)膜的特点及应用第23页
     ·膜制备工艺第23-29页
       ·膜制备方法第23-25页
       ·浸入沉淀相转化法成膜机理第25-28页
       ·相转化膜的结构控制第28-29页
     ·膜污染与防治第29-31页
       ·膜污染的定义及原因第29页
       ·膜污染机理分析第29-31页
       ·膜污染的防治第31页
   ·纤维素及其应用第31-42页
     ·纤维素概述第31-35页
       ·纤维素的结构特点第31-33页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第33-34页
       ·纤维素类膜材料第34-35页
     ·纤维素的活化与溶解第35-39页
       ·纤维素的活化预处理第35-36页
       ·新型纤维素溶剂体系第36-38页
       ·纤维素/LICL/DMAC 体系的机理及应用第38-39页
     ·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及研究现状第39-42页
       ·纤维素的酯化改性第39页
       ·纤维素的醚化改性第39页
       ·纤维素的接枝共聚改性第39-41页
       ·纤维素接枝改性机理第41-42页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及研究现状第42-43页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3-46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43-44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4页
     ·课题来源第44-46页
2 LICL/DMAC 体系下均相接枝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第46-58页
   ·引言第46-47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47页
     ·实验原料第47页
     ·实验仪器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49页
     ·实验步骤第47-49页
     ·接枝产物的表征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纤维素均相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第49-53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9-51页
       ·单体用量的影响第51页
       ·引发剂用量影响第51-52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2-53页
     ·红外光谱 FTIR 分析第53页
     ·扫描电镜 SEM 分析第53-54页
     ·纤维素均相接枝产物的 TG‐DTA 表征第54-56页
     ·纤维素均相接枝产物的 XRD 分析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3 接枝纤维素/聚醚砜共混膜的制备与表征第58-68页
   ·引言第58-59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59-60页
     ·实验原料第59页
     ·实验仪器第59-60页
   ·实验方法第60-63页
     ·实验步骤第60页
     ·膜性能测试第60-62页
     ·膜的表征第62-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7页
     ·共混膜的机械性能(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第63页
     ·纯水通量第63-64页
     ·纯 PES 膜和共混膜的形貌结构第64-66页
     ·共混相容性分析第66-67页
     ·共混膜的平均孔径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戊二醛表面交联改性纤维素膜第68-76页
   ·引言第68-69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69-70页
     ·实验原料第69页
     ·实验仪器第69-70页
   ·实验方法第70-71页
     ·纤维素膜的制备第70页
     ·戊二醛表面交联改性纤维素膜第70页
     ·膜断裂强度的测定第70-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4页
     ·交联反应时间的影响第71页
     ·戊二醛浓度的影响第71-72页
     ·交联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2-73页
     ·红外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5 无纺布基 CA/PES 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的研究第76-100页
   ·引言第76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76-77页
     ·实验原料第76-77页
     ·实验仪器第77页
   ·实验方法第77-80页
     ·无纺布基醋酸纤维素/聚醚砜共混膜的制备第77-78页
     ·膜性能评价和表征第78-80页
   ·结果与讨论第80-99页
     ·聚醚砜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第80-83页
     ·醋酸纤维素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第83-86页
     ·添加剂 PVP K30 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第86-90页
     ·预蒸发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第90-92页
     ·CA/PES 共混膜性能评价和表征第92-99页
       ·CA/PES 共混膜抗污染性能分析第92-93页
       ·CA/PES 共混相容性分析第93-94页
       ·膜形貌结构分析第94-97页
       ·膜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第97-98页
       ·共混膜热重分析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基于 CA/PES 共混膜的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和应用第100-124页
   ·引言第100-102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102-103页
     ·实验原料第102页
     ·实验仪器第102-103页
   ·实验方法第103-104页
     ·基于 CA/PES 共混膜的复合超滤膜的制备第103-104页
     ·复合超滤膜的分离性能评价第104页
     ·膜表面形貌表征第104页
     ·膜表面化学结构表征第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22页
     ·实验原理第104-105页
     ·界面聚合工艺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05-117页
       ·界面聚合工艺条件的初步探索第105-106页
       ·MPD 浓度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06-108页
       ·TMC 浓度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08-110页
       ·聚合时间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0-111页
       ·SDS 浓度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1-112页
       ·水相浸渍时间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2-113页
       ·热处理温度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3-114页
       ·热处理时间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4-115页
       ·TEA 浓度对水通量和 BSA 截留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15-117页
     ·复合超滤膜 SEM 表面形貌分析第117-118页
     ·ATR‐FTIR 化学结构分析第118-120页
     ·XPS 分析第120页
     ·抗 BSA 污染性能第120-121页
     ·复合超滤膜处理造纸废水的应用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7 无纺布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第124-132页
   ·引言第124-125页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第125-126页
     ·实验原料第125-126页
     ·实验仪器第126页
   ·实验方法第126-127页
     ·无纺布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第126-127页
     ·膜性能基本测定第127页
   ·结果与讨论第127-130页
     ·添加剂种类对膜纯水通量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27-129页
     ·添加剂 PEG800 含量对铸膜液粘度影响机理分析第129页
     ·添加剂 PEG800 含量对膜水通量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29页
     ·添加剂 PEG800 含量对膜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第129-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8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第132-135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32-134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4页
   ·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钨、钼、钒酸铋系新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多组多钴基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制氢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