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明忠应用益气通脉汤的方证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1. 益气通脉汤的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益气通脉汤的渊源 | 第10-11页 |
·原氏益气通脉汤的组成及方解 | 第11-12页 |
2. 原老运用益气通脉汤的思路 | 第12-16页 |
·深究医理分析心之生理病理 | 第12-15页 |
·辨病辨证互参临床运用广泛 | 第15-16页 |
3. 益气通脉汤的组成和药物分析 | 第16-22页 |
·益气通脉汤的药味组成和服用疗程 | 第16-18页 |
·药物详解 | 第18-22页 |
4. 原老应用益气通脉汤的方证经验研究 | 第22-25页 |
·益气通脉汤应用范围分析 | 第22-24页 |
·用药分析 | 第24-25页 |
5. 经验总结 | 第25-29页 |
·常用加味药物 | 第26-28页 |
·常用对药 | 第28-29页 |
6. 学术思想 | 第29-33页 |
·权衡标本缓急遵循辨证施治 | 第29-30页 |
·疏通脉络瘀滞理气活血为要 | 第30-31页 |
·缓解心脉绌急芳香温通尤速 | 第31页 |
·辨病辨证结合异病亦可同治 | 第31-32页 |
·提倡中医四诊与理化检查合参 | 第32-33页 |
7. 典型病案回顾 | 第33-39页 |
·胸痹心痛(气虚血瘀型) | 第33-34页 |
·心悸怔忡(心气虚心阳欲脱) | 第34-35页 |
·肺胀(痰瘀互结气阴亏虚) | 第35-36页 |
·胸痹兼不寐(气虚血瘀心肾不交) | 第36-37页 |
·白疕(气虚血瘀型)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文献综述 | 第4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