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装置水力切焦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洛阳石化延迟焦化装置介绍 | 第8-16页 |
| ·延迟焦化工艺 | 第8-10页 |
| ·水力除焦技术 | 第10-11页 |
| ·水力除焦系统 | 第11-13页 |
| ·除焦操作描述 | 第13-14页 |
| ·目前水力除焦操作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切焦自动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问题的提出和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6页 |
| ·论文总体结构和主要工作任务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水力切焦自动检测方案筛选 | 第18-22页 |
| ·水力除焦过程自动检测技术方案的选择 | 第18页 |
| ·试验室测试过程 | 第18-20页 |
| ·第 1 种方案的测试 | 第18页 |
| ·第 2 种方案的测试 | 第18-19页 |
| ·第 3 种方案的测试 | 第19页 |
| ·第 4 种方案研究概述 | 第19页 |
| ·第 5 种方案概述 | 第19-20页 |
| ·检测方案的确定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频谱分析方案介绍及应用 | 第22-26页 |
| ·技术背景及发展情况 | 第22页 |
| ·技术原理 | 第22页 |
| ·传感器的选型及安装位置 | 第22-26页 |
| ·传感器的选型 | 第22-23页 |
| ·传感器的安装 | 第23-24页 |
| ·频谱法应用及特征参数选择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水力除焦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 第26-30页 |
| ·状态监测原理 | 第26页 |
| ·监测系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 第26-28页 |
| ·焦炭塔振动信号 | 第26-27页 |
| ·编码器检测高度信号 | 第27-28页 |
| ·专家系统软件设计 | 第28-30页 |
| 第五章 专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介绍和使用方法 | 第30-40页 |
| ·专家系统界面介绍 | 第30页 |
| ·主菜单及使用说明 | 第30-40页 |
| ·“操作”菜单及使用说明 | 第30-31页 |
| ·“查看”菜单及数据表的显示 | 第31-32页 |
| ·“设置”菜单及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 ·“帮助”菜单及帮助说明 | 第33-38页 |
| ·水力切焦自动检测系统两个软件配合现场操作说明 | 第38-40页 |
| 第六章 水力除焦自动检测系统工业实验过程 | 第40-46页 |
| ·技术方案 | 第40-44页 |
| ·系统工作目标 | 第40页 |
| ·系统原理 | 第40页 |
| ·系统组成 | 第40-44页 |
| ·系统安装 | 第44页 |
| ·系统实施中解决的问题 | 第44-46页 |
| ·检测高度与实际高度误差较大 | 第44页 |
| ·检测范围覆盖不全面 | 第44-45页 |
| ·传感器的安装方式 | 第45页 |
| ·软件开发过程 | 第45-46页 |
| 第七章 效益评估 | 第46-48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6页 |
| ·缩短除焦操作时间,提高装置处理量 | 第46页 |
| ·节约设备运行能耗 | 第46页 |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6-4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市场前景展望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