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Contents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农药简介 | 第10-15页 |
|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 第10页 |
| ·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 ·农药污染的治理状况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毒死蜱及其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毒死蜱农药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 ·毒死蜱农药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毒死蜱农药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毒死蜱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毒死蜱的降解机理 | 第16-17页 |
| ·毒死蜱的降解途径 | 第17-1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一株毒死蜱高效降解菌的紫外诱变及筛选研究 | 第22-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 ·紫外线最佳诱变时间的确定 | 第24-26页 |
| ·正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26页 |
| ·诱变前后菌株降解性能比较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毒死蜱诱变菌DX1生长特征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 第28-3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 ·环境因素对诱变菌DX1生长量及降解特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 ·营养物质对诱变菌DX1生长量及降解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毒死蜱诱变菌DX1的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 第36-46页 |
| ·毒死蜱诱变菌DX1的鉴定 | 第36-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菌株DX1形态特征 | 第39页 |
| ·菌株DX1生理生化鉴定 | 第39-40页 |
| ·菌株DX1的16S RDNA鉴定 | 第40-43页 |
| ·菌株DX1的安全评价分析 | 第43-45页 |
| ·菌株DX1的科学分类及特征 | 第43-44页 |
| ·蜡状芽孢杆菌的分布和应用情况 | 第44页 |
| ·蜡状芽孢杆菌生物危害等级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诱变菌DX1在土壤环境中降解毒死蜱残留的研究 | 第46-5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 ·菌株DX1降解土壤中毒死蜱残留的研究结果 | 第48-51页 |
| ·菌株DX1降解菠菜叶中毒死蜱残留的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本研究总结论 | 第54-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