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7-9页 |
·行波故障定位技术的意义与现状 | 第9-12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意义 | 第12-14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页 |
·本文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原理 | 第14-26页 |
·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传播过程 | 第14-17页 |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过程 | 第14页 |
·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行波传播特点 | 第14-17页 |
·单端行波测距原理 | 第17-18页 |
·行波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18-23页 |
·故障分量的提取 | 第18-19页 |
·模变换 | 第19-21页 |
·正反向行波的分离 | 第21-22页 |
·行波浪涌到达时刻的确定 | 第22-23页 |
·行波相关法 | 第23-25页 |
·行波相关法理论 | 第23-24页 |
·影响行波相关法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和相关法理论的直流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 | 第26-37页 |
·数学形态学理论 | 第26-30页 |
·二值腐蚀和膨胀 | 第26-28页 |
·灰值开、闭运算方法 | 第28-30页 |
·形态学滤波器与形态学梯度变换 | 第30-32页 |
·形态学滤波器 | 第30页 |
·形态学梯度变换 | 第30-31页 |
·具有滤波能力的形态学梯度变换 | 第31-32页 |
·基于数学形态学-相关函数理论的综合测距算法 | 第32-36页 |
·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具有滤波能力的形态学梯度-相关函数算法实现 | 第33-35页 |
·结构元素宽度 | 第35页 |
·形态学梯度平移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PSCAD的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仿真分析 | 第37-60页 |
·软件环境 | 第37页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第37-40页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设计方案 | 第37-38页 |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基本模块 | 第38-40页 |
·各种故障仿真 | 第40-46页 |
·仿真设置 | 第40-43页 |
·仿真举例 | 第43-46页 |
·基于数学形态学-相关函数理论综合测距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46-58页 |
·单极接地故障 | 第47-54页 |
·近距离故障 | 第54-56页 |
·两极接地故障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